上海海事大学10项科技创新成果亮相首届长三角国际水上应急救援装备技术博览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4日 浏览量:877 字体大小: A+ A-
5月7日,首届长三角国际水上应急救援装备技术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上海海事大学基于远程雷达监控的海事搜救监控平台、全球船舶AIS动态监控系统和海上搜救新设备、船舶机电设备振动检测仪、“海寻号”ROV、仿生机械手臂、船舶净水处理装置、LNG冷能发电系统、利用海浪发电装置、多拖轮自主协助大型船舶靠泊码头(仿真软件)、大型客船应急疏散安全设计技术与系统共10项科创成果参展。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学校党委书记宋宝儒,校长陆靖出席博览会并参观了成果展。陆靖校长主持了长三角海事一体化融合发展宣传周启动仪式。
参展期间,上海海事局吴红兵副局长、浙江海事局梁永铭副局长、长江海事局李江副局长、江苏海事局徐伟副局长、连云港海事局丁星副局长等参观了学校展出的科技成果,听取了项目介绍,对学校的创新成果给予了肯定并且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基于远程雷达监控的海事搜救监控平台、全球船舶AIS动态监控系统和海上搜救新设备组成的智能海事搜救系统及设备,由商船学院胡勤友科研团队研发。通过VSAT等卫星通信链路实时传输至岸上搜救指挥中心,与电子海图系统融合进行显示、分析、决策、存储、回调等综合处理,实现船岸一体指挥决策。通过AIS-MOB等海上搜救新设备,将海上遇险人员的信息回传至监控平台,便于展开海上搜救,大大提升搜救成功率。
商船学院胡以怀科研团队展示了船舶机电设备振动检测仪。该设备可进行船舶机舱设备的振动数据采集、数字滤波,时域和频谱分析,实现船舶机舱主要机械设备的磨损状态监测和趋势预报。可以帮助轮机人员及时了解设备的机械状态,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仪器自动选择测试参数和分析方法,不需要人为干预,非常适合国内船舶人员的使用。
“海寻号”ROV由物流工程学院朱大奇科研团队研发,是新一代小型缆控水下机器人,采用框架式结构和模块化设计,提供若干高速和低速扩展接口,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配辅助摄像头、声呐、单功能机械手、两功能机械手、水下定位系统、高度计等多种传感器及作业工具进行组合作业,以应对不同的任务,适用于各种水域环境。
仿生机械手臂由我校研究生刘桂伶团队研发。该设备引入体感技术,仿生机械手臂操纵系统由仿生机械手臂运动系统和保护系统组成。仿生手臂取样的适用范围较广,在一定的流速和水深条件下,能够比一般配备机械手臂的水下机器人更精准地进行抓取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船舶净水处理装置由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廖德祥科研团队研发。采用独特的转盘式结构设计,将高度集成的平板膜组件以程控旋转方式运行,充分利用膜设备旋转产生的表面剪切力、离心力和强力湍流,无需曝气即可实现膜表面的自动清洗。双膜联用能够很好解决反渗透传统工艺中预处理复杂繁琐、耗材成本高、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处理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
LNG冷能发电系统由商船学院高文忠科研团队研发。构建了以LNG为冷源,海水/工业余热为热源的有机朗肯循环(ORC)示范系统,实现高效三流体换热冷能发电,整体掌握了LNG冷能发电的关键技术,突破了发达国家的“卡脖子”技术封锁,可显著降低设备投资,整体投资回收期降到4-6年,为我国LNG接收站的实现高效冷能发电提供了坚实的指导数据和决策依据。
物流工程学院吴卫民科研团队设计了一种放置在深海大型浮标内部的基于磁力丝杆传动的波浪发电装置。采用磁力丝杆将滑块的直线动能转换成发电机需要的旋转动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可靠性高和维护保养周期长等优点,可以大幅减少深海负荷用电成本,为深海资源开发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保障,亦能为波浪发电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由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吴恭兴科研团队研发的多拖轮自主协助大型船舶靠泊码头(仿真软件)提出了一种多自主拖轮协同辅助船舶靠离泊的方法。运用该系统可提高拖轮的拖航效率,降低拖轮的使用成本,提高拖轮企业的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港口企业和拖轮企业的双赢。
大型客船应急疏散安全设计技术与系统由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汪金辉和王维莉科研团队研发。该系统具有较高精度与灵活性,对标国际海事组织IMO MSC.1/Circ.1533通函要求,可以计算撤离时间、优化撤离路线及疏散设施布置,为邮轮疏散方案规划和过程管控提供决策支持。
海商法—海事法律作为我校特色专业,也做了展板展示。上海海事大学法学教学与研究始于上世纪 60 年代,半个世纪以来,本学科始终保持鲜明的“航运”特色,海商法和航运法的教学与研究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
来源:上海海事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集聚海事科技资源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海洋发展研究院与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 中国海洋大学获首批山东省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体立项建设
- 哈工程参与建设的亚欧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及装备研究院启动
- 汇聚青年科技力量 支撑海洋科技发展未来 200余位学者共聚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
-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海洋学研究所获批组建辽宁省海洋实时预警重点实验室、共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海洋资源环境研究应用中心
- 厦门大学高树基团队在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成果揭示海洋生物泵调控的碳、氮复合气候效应
-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取得重大突破
- 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院士:“国信1号”突破六大关键技术!
- 集美大学祁第团队在GRL上发表成果揭示西北太平洋人为碳加速累积与酸化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