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共建极地生态保护研究所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1日 浏览量:563 字体大小: A+ A-
在国际海洋日到来之际,6月8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极地生态保护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一级巡视员秦为稼,上海市科委主任张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刘顺林,党委书记、副主任孙波,副主任徐韧,上海交大校长林忠钦,原党委书记马德秀,副校长奚立峰、王伟明,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吴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昊,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孟光,以及市科委、市教委,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相关职能处室、上海交大相关部处和院系负责同志和师生代表出席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徐韧主持。
孙波在致辞中强调,极地作为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对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全局带来复杂而深远的影响。研究极地、开展极地生态保护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方向。我国的极地保护和国际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科技创新支撑国际治理能力。近年来,中国极地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在极地科研领域开展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合作基础。今天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将进一步发挥双方在极地领域学科和科考平台资源的互补优势,创新科教融合机制,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促进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以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支撑极地强国战略。
在各位领导嘉宾的见证下,徐韧、奚立峰代表双方签署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协议,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和极地生态保护研究所(筹),聚焦南极生命、资源、环境、技术等内容开展科学研究,服务于极地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国际公约履行,为上海成为我国“十四五”和中长期规划中南极研究领域的中心奠定良好基础。
现场还举行了极地生态保护研究所(筹)所长聘任仪式,上海交大海洋学院院长周朦受聘为研究所首任所长,孙波、林忠钦为他颁发聘书。
刘顺林在讲话中表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与上海交大的合作非常务实,双方共同筹建了极地生态保护研究所,合作规划了海洋学科发展建设,积极开展极地科学教育,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海洋工程技术与海洋科学交融的新学科格局,已经探索出一套科学与技术融合、教学与科研融合的发展新模式。本次合作将是双方深化协同共建的又一个重大的举措,期待通过合作共建,形成极地和海洋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创新研究群体,大幅提升极地和海洋科技创新能力,面向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和气候问题及国家战略任务,打造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创新基地、领军人才聚集高地、一流人才培养平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支撑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支撑科研强国建设。
林忠钦在讲话中对合作中心的建设任务充分认同,同时强调,建设战略科技力量时不我待,科教融合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他指出,上海正在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而海洋与极地作为国家战略的必争之地,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上海要充分发挥在海洋与极地方面的既有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有力支撑科创中心建设。交大和极地中心的合作共建正是建设海洋与极地领域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举措,希望依托交大与极地中心的强强联手,加快建设海洋与极地领域战略科技力量。他表示,交大与极地中心的合作共建是进一步深化部部共建、科教融合的又一个重大举措,期待双方的合作聚焦海洋和极地领域,创新科教融合体制机制,加快科教融合平台建设,紧紧围绕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集聚海事科技资源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海洋发展研究院与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 中国海洋大学获首批山东省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体立项建设
- 哈工程参与建设的亚欧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及装备研究院启动
- 汇聚青年科技力量 支撑海洋科技发展未来 200余位学者共聚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
-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海洋学研究所获批组建辽宁省海洋实时预警重点实验室、共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海洋资源环境研究应用中心
- 厦门大学高树基团队在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成果揭示海洋生物泵调控的碳、氮复合气候效应
-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取得重大突破
- 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院士:“国信1号”突破六大关键技术!
- 集美大学祁第团队在GRL上发表成果揭示西北太平洋人为碳加速累积与酸化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