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部多尺度动力过程及其生态响应观测实验圆满完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5日 浏览量:1168 字体大小: A+ A-
2021年8月24日至9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赴南海西部进行了多尺度动力过程及其生态响应观测实验。该实验由我院张瑞峰研究团队和与海洋二所朱小华和李宏亮研究团队共同组织开展。
海洋学院与海洋二所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围绕重大任务开展前瞻布局和联合攻关,共享海洋二所平台基地进行项目合作。张瑞峰副研究员与李宏亮副研究员作为项目负责人合作开展了上海交通大学“深蓝计划”基金面上项目“海洋真光层深度可调且适用于痕量金属研究的走航拖曳式海水采集系统”,该项目在本航次中也完成了海试。
为了对南海西部上层环流偶极子的时空变化及其生态响应进行连续观测,团队先前已在南海西部海域应用倒置式回声仪和沉积物捕获器实现了联合观测。本航次在该海域增加布放了9台倒置式回声仪,以期完成对南海西部上层环流偶极子的加密观测,同时,航次顺利回收了3套沉积物捕获器,获得了长达一年的偶极子生态响应的第一手观测资料(图1)。此外,航次还对倒置式回声仪和沉积物捕获器站位处上层600 m进行了温度、盐度、溶解氧、叶绿素、硝酸盐以及粒径等物理和生化参数的测量(图2)。本次实验还完成了海洋真光层深度可调且适用于痕量金属研究的走航拖曳式海水采集系统的海试和样品采集。海试期间应用这套装置共采集0-50 m的海水剖面2个,走航试制共计12小时,获取了实时温、盐、深数据3套,用于痕量金属分析的样品62个。基于上述观测,有望阐释南海西部偶极子、上升流以及离岸急流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机制,揭示偶极子生消对南海环流的影响,并阐明偶极子对生源颗粒物输运、生物地球化学通量和生物泵强度的物理调控机制。
海洋学院将持续推进与海洋二所的合作共建进程,扎实落实合作共赢、交叉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科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集聚海事科技资源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海洋发展研究院与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 中国海洋大学获首批山东省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体立项建设
- 哈工程参与建设的亚欧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及装备研究院启动
- 汇聚青年科技力量 支撑海洋科技发展未来 200余位学者共聚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
-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海洋学研究所获批组建辽宁省海洋实时预警重点实验室、共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海洋资源环境研究应用中心
- 厦门大学高树基团队在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成果揭示海洋生物泵调控的碳、氮复合气候效应
-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取得重大突破
- 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院士:“国信1号”突破六大关键技术!
- 集美大学祁第团队在GRL上发表成果揭示西北太平洋人为碳加速累积与酸化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