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于飞科研团队环境吸附领域研究成果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2日 浏览量:4017 字体大小: A+ A-
近日,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于飞副教授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关于MOFs(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衍生碳材料吸附分离领域的学术论文《Recent progress on metal-organicframework-derived porous carbon and its composite for pollutant adsorption fromliquid phase》(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1, 405, 126960)入选2022年3月ESI高被引论文。于飞领衔的科研团队长期从事环境功能材料及新兴污染物控制技术研究,该论文也是她2017年以来第4篇学术论文入选ESI高被引/热点论文。
近年来,水体环境中检测到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包括各种药品和个人护理品、微塑料和重金属等,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威胁。吸附分离技术操作简单、能耗低、效率高,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污染物分离去除方法,高效吸附材料研发是该技术重要的关键科学问题。于飞自攻读博士学位至今,持续开展新型高效吸附材料研发和吸附行为机制研究,较早提出定量/半定量相关性分析法剖析吸附作用机制,开发出三维宏观无机/有机双网络凝胶、铁碳复合材料等多种可规模化制备和工程化应用的吸附材料。近年来,围绕环境中微塑料污染问题,于飞团队还开展多介质环境中微塑料污染分布特征、微塑料风化降解过程及其污染物相互作用机制、填埋场塑料风化及污染物富集行为等微塑料系统研究。于飞团队在环境功能材料开发及新兴污染物控制技术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发表在Adv. Sci., Nano Let.,Water. Res. Environ. Sci. Technol. J. Mater. Chem.A等环境化学领域的国际知名期刊上,对提升学校环境/生态学学科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学科建设和团队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EssentialScience Indicators)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数据库以学科为依据分门别类(22个学科),每两个月更新一次,采集面覆盖全球十几万家研究单位。ESI高被引论文是根据ESI近10年统计被引频次排在相应学科全球前1%以内的论文,ESI hot paper热点论文是过去2年发表,且在最近两个月中被引频次排在相应学科的全球前0.1%以内的论文,它们是衡量人才和学科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2021年5月,上海海洋大学环境/生态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成为继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之后第三个进入ESI前1%的学科,标志着学校环境/生态学学科步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近年来,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聚焦陆海统筹和海洋环境与生态修复、水域环境与生态工程等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强化特色,提升优势,国际学术影响力不断攀升,为实现“十四五”学科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集聚海事科技资源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海洋发展研究院与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 中国海洋大学获首批山东省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体立项建设
- 哈工程参与建设的亚欧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及装备研究院启动
- 汇聚青年科技力量 支撑海洋科技发展未来 200余位学者共聚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
-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海洋学研究所获批组建辽宁省海洋实时预警重点实验室、共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海洋资源环境研究应用中心
- 厦门大学高树基团队在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成果揭示海洋生物泵调控的碳、氮复合气候效应
-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取得重大突破
- 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院士:“国信1号”突破六大关键技术!
- 集美大学祁第团队在GRL上发表成果揭示西北太平洋人为碳加速累积与酸化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