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文献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

随时随地获取更多资讯和服务

让我们成为您身边的海事信息专家

  首页>>热点报道>>2020全国两会—奋进新时代 共圆小康梦

两会代表委员为海洋科技创新“代言”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2日    浏览量:1420   字体大小:  A+   A- 

 今年年初发布的《2019全球海洋科技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稳居全球海洋科技创新指数第5位,与排名第4位的日本差距逐渐缩小,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其中,在创新产出和创新应用两个分项中跻身世界前二。

今年全国两会,被称为“改革开放以来篇幅最短”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工作的分量并没有减轻。无论是对2019年的回顾,还是对下一阶段的部署,都释放出我国打好科技创新攻坚战的信心与决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科技工作的创新与进步。当前,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总体从“量的积累”阶段进入局部领域“质的突破”阶段,但一些制约创新驱动的“瓶颈”仍然存在。那么,如何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海洋领域发展新动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为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把脉开方”。

4月28日,国内首台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完成吊装,刷新了我国海上风电单机容量新纪录。中交三航局厦门分公司提供

加强海洋学科基础研究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认为,海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于陆域经济发展,原因在于海洋科技创新相对滞后于陆域科技创新。

由于海洋的特殊性,海洋开发相对于陆域来说对科技的要求更高。海洋科学技术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海洋经济有别于陆域经济,海洋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效应的有效发挥。目前来看,这种驱动引领效应尚不显著,科技创新处于被海洋经济发展、引导、促进的阶段。

繁荣海洋科技,唯有大力创新。“抓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就是抓科技创新的源头。基础研究往往靠政府,应用研究往往靠企业。”沈满洪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到,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

“目前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不够强,而海洋物理学、海洋动力学等海洋基础科学的突破是实现海洋应用技术突破的前提。”沈满洪认为,要加强海洋学科基础研究,实施海洋科学及其海洋人才培养的“强基计划”。同时,要根据海洋科技成果的市场需要,加快完善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海洋技术创新体系。

海洋科技创新的基础研究要依靠政府的“供给驱动”,海洋科技创新的应用研究要依靠市场的“需求拉动”。沈满洪建议,应针对具备转化前景的海洋科技研发项目,在科研院所开发基础上,充分利用企业的市场能力,不遗余力地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加大对海洋科研的投入力度也很有必要。”沈满洪说。

沈满洪同时表示,在一些前沿性、前瞻性、引领性且常常带有风险的技术开发层面上,国家需要创造一种宽松的、允许失败的环境。

破除海洋科技制度瓶颈

我国是海洋大国,要想在国际海洋科技角逐中掌握话语权,必须依靠创新,制定并实行自己的海洋科技发展路线图。

当前,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但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却一直是制约创新驱动的“瓶颈”。产学研“怪圈”表现为“找不着、谈不拢、难落地”。全国人大代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印萍说,出现产学研“怪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技创新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成果导向的机制运用不足,海洋科技研究力量、海洋科技创新项目资金均相对分散,从而导致资金的支持力度和持久性不够,成果难以深化。

“近年来,我国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大洋科学考察、极地科学研究、‘透明海洋’大科学计划取得的重大进展等都已经充分证明,海洋科技创新需要国家需求导向、中远期目标结合、长期持续投入、稳定且跨专业跨行业的人才团队建设。”印萍认为,海洋科技是“链式”创新,新时代海洋科技创新更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夯实海洋基础理论、研发新型海洋装备设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学科多团队合作等,加强相关学科链上的集中发力、深耕精研、相互配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赢得了代表们的阵阵掌声。印萍表示,海洋科技领域的创新和成果转化不仅需要国家层次的“榜”与“帅”,更需要全国涉海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成为帅旗下的“将”和“兵”,协力攻关,打好海洋高科技创新攻坚战。“科技创新是国家战略,只有在国家层面上规划好、组织好,才能在重要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她说。

对此,沈满洪持同样的观点。“海洋科技创新,既需要战术科学家又需要战略科学家。” 他说,海洋战略科学家首先要从顶层设计出发,提出重大海洋科学技术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论证,进而由海洋战术科学家就具体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集中资金、集中人才、集中时间搞研究。

“解放和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能量,需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不断破除科技领域的制度瓶颈和藩篱。海洋领域同样如此,应立足海洋科技创新前沿,加强在顶层设计上布局谋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兴伟举例说,2019年1月,自然资源部党组出台了《关于激励科技创新人才的若干措施》,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务实、强劲的新动力。“20条务实举措对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增强其责任感,以及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都会起到促进作用。只有这些配套机制健全了,‘揭榜挂帅’才能真正产生预期的效果。”

推动重点领域加快发展

近年来,创新驱动海洋领域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强。“深海勇士”号实现潜水器核心关键部件的国产化,为我国深海探测立下汗马功劳;自主研发建成的海水淡化反渗透膜生产线,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能帮助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历史性突破,加快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开发……

“海洋科技创新需要重大科技专项的持续支持,应大力推动海洋科技重点领域加快发展。”蒋兴伟说,从原先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到现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全球变化及应对”“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等为代表的涉海专项取得了许多重大科研突破,产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解决了一系列“卡脖子”难题,有力提升了海洋科技创新水平。

蒋兴伟说:“先进的科技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我们需要攻克海洋核心技术,投入到科技创新的实践中去。”

由于海洋环境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科学研究更需要尖端技术支撑,更加强调海洋科技创新。然而,我国现有的海洋科技水平,尤其是创新能力难以适应海洋强国的战略需求。

在印萍看来,影响海洋科技创新的因素还包括海洋大科学装置、海洋科学试验场、综合性海洋科学观测研究平台建设严重不足等。她建议,加快建设包括海洋超级运算和模拟中心、海洋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中心等大科学装置,提高海洋科学数据共享共用水平、海洋仪器设备研发制造能力;规划建设我国近海、远海、极地海洋科学试验场,开展多学科海洋科学数据采集,加强对全球海洋的长期监测;加大在深水、绿色、安全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力度,注重创新技术对海洋开发的支撑。

蒋兴伟表示,创新是第一动力,也是海洋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现阶段,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必须走中国特色的海洋科技创新之路。”他建议,要持续不断地开展综合性高端海洋工程装备的自主研发,注重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创新目前的科研管理机制,重视人才培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全面提升我国海洋科技国际竞争力。

来源:中国海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