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35年主要港口、机场、铁路枢纽15分钟上高速 综合交通支撑“一核一带一区”融入双循环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5日 浏览量:722 字体大小: A+ A-
近日,在北斗卫星系统的指引下,深中通道E3管节经出坞、浮运、系泊、沉放等工序,首次挺进20米以下深水区,顺利完成对接,标志着深中通道在走向深蓝中迈出关键一步。
广东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建设鼓点日益加密。今年至2025年,广东将组织实施珠三角地区干线扩容、跨江跨海通道和出省通道等重大项目,逐渐形成覆盖海陆空、多层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网络,不断为“一核一带一区”(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通道支撑。
缩短时空距离 协调城乡发展
9月5日,广清城际清远至省职教城段(简称广清城际北延线)正式开始动工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发布后首个开工建设的城际铁路项目。
广清城际北延线建成后,清远、清远江北地区将融入白云国际机场、广州火车站的“半小时生活工作圈”,可直达广州北、广州站、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等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对于落实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连通珠三角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是打通区域间要素流通、推动平衡发展的基础。“江湛高铁开通两年以来,极大地推动江门、茂名、阳江、湛江4市旅游经济发展。”今年7月江湛高铁开通两周年,岭南控股广之旅粤港澳游总部常务副总经理苏颖珊的业务越来越繁忙。随着粤西地区融入高速铁路网,珠三角与粤西在交通发展上不平衡、不同步的格局被逐渐打破,时空距离也大幅缩短。广湛高铁、深江铁路陆续开工,粤西地区正逐步迈进珠三角“2小时经济生活圈”。
路通,一通百通。“四好农村路”打通了农村“出”与“进”的双向通道,缩短了城乡间的距离,也为广东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如今,沿着清远阳山县“四好农村路”,阳山鸡、梅花猪、东山腐竹、七拱米、各类瓜果蔬菜等阳山特产可直达珠三角市场,累计带动群众增收900多万元。
今年5月,《广东省“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方案》正式印发,进一步提速“四好农村路”建设。今年,广东计划全面实现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任务,打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公路393公里;完成通村组硬化路建设3155公里,实现1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改造通村公路228公里,实现珠三角核心6市各建制村至少拥有一条双车道通村公路;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100座。
海陆空互联促进要素流通
8月25日,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全线投入使用,结束了珠江口至南沙港区巨轮单向通航的历史,实现10万吨级与15万吨级船舶双向通航。预计到今年年底,广州港还将新增3个大型深水泊位,新增年货物通过能力400万吨、新增汽车通过能力32万辆。
这是广东全力打造海陆空交通立体互联网络的重点项目。今年6月,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0—2035年)》,明确到2035年,实现广东高速公路里程达1.5万公里,全省主要港口、民航机场、铁路枢纽15分钟进入高速公路,90%以上乡镇30分钟进入高速公路。网络布局更合理、覆盖更全面的高速公路,将有力打通“一核一带一区”要素流通动脉。
7月,《民航局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提出要完善以大湾区主要机场为核心,汇集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水运码头等多种方式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更加便捷的联运服务体系,不断丰富联程联运产品。
“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强调整体规划、协调管理,要求各种运输方式立体互联上升到新高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欧国立表示,立体交通的发展将从更高层次上助力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建设,同时带动智慧交通等多个领域发展。
智慧出行提升流通效率
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首要是畅通通道。8月5日,广东白云国际机场推出“One ID”服务,旅客注册授权后可实现“一张脸”通行机场,不仅有效保证安全,还能减少证件查验次数,大大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和通行效率。
广东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交通领域应用,为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技术支撑。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在高速公路全线收费站设立ETC快速服务点,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监督,保障ETC通行成功率。
ETC的广泛使用,不仅带来“一脚油门踩到底”的畅快,还将通过搭载5G、拓展场景等,推动广东开启智慧交通新纪元。“ETC门架与5G基站相结合,不仅将为广东建设5G基础设施节约成本,同时为未来基于5G技术的智慧公路应用提供基础条件。”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监控中心副主任梁华介绍,目前广东高速公路ETC门架已为5G基站做好技术预留。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