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业将遭遇颠覆性挑战?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7日 浏览量:626 字体大小: A+ A-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订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在持续为减缓气候变化影响作贡献的基础上,中国已经按下了碳减排的加速键,将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我国这一减排战略对航运和造船业加大减排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低碳/零碳转型之路,不仅势在必行,而且任重而道远。实现发动机热效率突破,推动主流清洁燃料技术发展,促进减排技术路径多样化,将有效助推航运和造船业向零碳迈进。
最大限度提升现有发动机技术,才能平稳务实走进低碳/零碳时代。从船舶动力角度看,航运业减排即船舶动力减排,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无疑是航运业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传统动力形式。这种发动机不仅热效率较高,而且经济实用,可以适应各类船舶的需要。当前,中速机和高速机最低燃油消耗为180~195克/千瓦时,热效率为42%~47%;低速机最低燃油消耗率为155~170克/千瓦时,热效率为50%~54%。无论中速机、高速机还是低速机,其热效率都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业界专家认为,“高效柴油机+碳捕集”技术仍是应对碳减排的可行之举,超高压共轨喷射、低摩擦技术、全工况实时优化、余热利用等技术正在不断发展,未来还需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
积极发展主流清洁燃料技术,才能最终实现低碳/零碳目标。在替代燃料方面,航运业实现中长期减排目标依然没有完美的“终极方案”,也难以在控制成本与满足减排要求之间取得很好的平衡,未来从低碳向零碳发展的转型之路将非常艰难。这是因为,低碳燃料、零碳燃料都各有明显的优点与缺点。尽管未来替代燃料技术的发展格局并不清晰,但其中一些技术应用之路相对来说还能走得通。例如,以甲醇、液化天然气(LNG)为代表的低碳燃料技术快速发展,零碳燃料尤其是氢燃料、氨燃料等也逐渐受到重点关注。因此,要以这些主流清洁燃料技术为重点,集聚上下游产业链创新资源,加大研发和产业化力度。日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船企正式签约广东省绿色珠江项目50艘LNG单一燃料散货船建造合同,为推动全国内河航运绿色发展提供了范例。
减排技术路径多样化,才能全面有序实现低碳/零碳转型。首先,从现有的减排路线图来看,国际海事组织(IMO)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设置了2025年、2030年、2050年三个重要的节点目标。在满足这些目标要求的前提下,多种减排技术路径并行,采用过渡措施分阶段减排,是尊重市场规律、保证船舶正常适航、取得航运减排实质性效果的必然选择。其次,减排技术路径的选择必须针对远洋、近海、内河具体船型而言,从技术可行性、经济性等角度进行综合考量。即便是同一类型的船舶,也可能是动力转换、传输、存储、应用的混合体,减排技术按需求而灵活配置。因此,未来船舶减排技术领域将百花齐放。这场转型大潮将为船企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提前布局、打造竞争优势必将占得先机。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是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更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体现了我国未来发展的价值方向。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家将持续全面作出相应部署。加上有关国际公约、规则的制定或修订,未来全方位立体化的船舶及航运综合环保措施将日趋严格细化。在这一趋势下,船企面临的挑战是颠覆性的。船企应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加快促进航运低碳/零碳转型,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在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双侧”发力,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中国船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