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德日韩长期垄断,仅花6年,中企拿下80%市场位列全球第一!
作者:文 | 梁锦源 题 |凌明 图 | 卢文祥 审 | 陆烁宜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2日 浏览量:1904 字体大小: A+ A-
要说起中国的港口发展,那还真是了不起。作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中国的港口规模早已跃居世界第一,在全球前十大港口中,中国就占据了七席。如今,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已经把港口修到了国外——马来西亚的皇京港、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等都是由中国斥巨资打造。
中国在港口领域的不凡实力,背后也要有好的港口机械。其中就有一家中企,打破德日韩垄断,逆袭拿下了全球80%以上的港机市场,堪称“世界港机之王”——就连建造航母这种“大国重器”,都要用到这家中企生产的龙门吊。那么,到底是哪家中企?这就是接下来为各位讲到的上海振华重工。
振华重工在国内的名气可能不大,但在国际市场却是名声赫赫。2013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迈阿密港口做演讲时,高喊要振兴“美国制造”,但尴尬的一幕出现了——一阵风吹来,把他背后悬挂在起重机上的美国国旗给吹掉了,露出“振华ZPMC”字样,这一幕还被美媒捕捉到,并介绍了振华重工的基本情况。就这样,一场宣扬“美国制造”的演讲,最后却为振华重工免费打了广告。
类似尴尬的一幕还出现在印度。2008年印度要造新航母,苦于自己没能力造龙门吊,又不好放下面子从中国进口。于是,印度把目光投向了英国——购买其造航母时用的1000吨的二手龙门吊,买回去后发现,居然还是振华重工生产的。
振华重工确实是一家非常了不起的企业,1992年成立的它,仅用了6年时间就超越了德日韩的老牌港机巨头,问鼎世界第一。如今,这家企业已经连续22年稳坐全球港机市场第一的宝座。那么,振华重工是如何做到由弱变强,后来居上的?这还得从振华重工创始人——管彤贤说起。
1992年,已经59岁的管彤贤,就差一年就可以退休,安享晚年。但伟人的“南方讲话”,改革开放迎来了新的春天,这激发了管彤贤多年的梦想——“世界上凡是有集装箱作业的港口,就要有中国制造”。于是,他决定下海创业,带领十几个人,成立了上海振华港机有限公司。
可在当时,想要发展国产港机产品,谈何容易。要知道,当时全球95%的港机市场,都被日本三菱、三井,德国克虏伯、韩国三星垄断,就连国内的港口起重机,也大都是从国外高价进口的二手货。所以,管彤贤将公司起名振华,就有“振兴中华”之意!
不过,想要从德日韩垄断市场的大环境下撕开一道口子,也并不容易。为了拿下国际订单,振华做了一件在外界看来是“赔本买卖”的生意——1992年底,振华参与加拿大温哥华港的竞标,最终以报价低30%、白搭百万美元运费拿下了这笔订单。
然而,看似赔本的生意,却赚了吆喝,在国际上打响了“振华品牌”的名号。正当振华将其呕心沥血打造的港机产品安装到温哥华港时,还没完工,该港就立刻追加了第二笔订单。
温哥华港让振华“一战成名”,开始走向世界,此后一笔笔国际订单纷至沓来,到了1998年,振华就已经做到世界第一,拿下全球1/4的港机市场。从最初成立做到世界第一,振华只用了6年。说到这,不得不给振华竖起大拇指了。
当然,振华能够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并不只是凭产品价格优势,还有几项“独门绝技”。比如在进军美国市场时,该国的条件非常苛刻:既要按时交货,又不准港口机械到港才拼装,只能整机运来。要知道,这些机械都是二三十层楼高的“钢铁巨兽”,整机运来谈何容易?当初日本三井就是因为各种条款和交货延迟被罚3000万美元,铩羽而归。
但振华就是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一开始它们找来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够整机运输港机产品的荷兰航运公司(DOCKWISE),不过其提出的无礼条件却让振华十分恼怒。
最终,振华决定自己造,于是便买来一艘超大的旧运输轮,照着荷兰特种船的样式,依样画葫芦,还挺管用,顺利地完成了美国订单的任务。不得不佩服振华的学习能力,如今,振华已建立了世界上唯一一家有自已的整机运输船队的重型制造业。
振华的另一项“独门绝技”就是把车间建在码头边,即在水边“安营扎寨”,而国外的重型机械巨头大都立足内陆,这让振华占尽了海运之利,提高了效率,这也是振华能够“准时交货”的原因之一。
还有重要的一项“独门绝技”就是创新。振华公司不问职位高低和学历,只看贡献,该公司还招收了大量的中专学生培养成栋梁骨干;同时,每年振华还会将公司2%的产值投入到科技研发,要求“每年至少诞生一项世界第一”,这逐渐让其占据港机技术的制高点。
可以说,振华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有其独到之处。如今的它,已经实现了管彤贤最初的梦想,即“世界上凡是有集装箱作业的港口,就有中国制造”。
来源:金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