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文献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

随时随地获取更多资讯和服务

让我们成为您身边的海事信息专家

  首页>>热点报道>>聚焦2022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何建中:推动深远海航行装备制造与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发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8日    浏览量:679   字体大小:  A+   A- 

 深远海(包括极地)蕴含着巨量的自然资源,占据着诸多重要的战略通道节点,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强调要重视海洋事业发展,加强海洋强国建设,指出“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提出,要瞄准深远海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但如何让规划尽快落地,加大协同推进力度,组织关键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还需要制定具体行动方案。

为此,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何建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建立相关部委之间的协同研发机制,加快推进深远海航行装备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攻关。

何建中向记者介绍了当前深远海前沿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一是深远海环境探测、分析与预报能力不足。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我国对全球深海与极地环境的系统性探测、监测能力,数据收集、分析与开发利用能力,以及综合预报能力存在差距,还不能全面实现对深远海环境的探测、实时监测、系统分析与预报。

二是深远海航行装备自主设计制造短板突出。我国的深远海航行装备研发起步较晚,技术链与产业链不健全,自主配套能力不够。大型液化气体船、超大型远洋航行装备、深海资源探测开发系统与配套装备、饱和潜水系统与水下深潜器等深水搜救装备、高冰级船舶及极地重大装备等的系统性自主设计、制造能力不足。

三是深远海航行与资源开发的安全保障手段缺乏。由于环境复杂和空间阻隔,我国现有的安全保障系统在布局和功能上都无法全面满足日益增长的深远海航行和资源开发需要,系统性的安全感知与监控预警、船舶综合导航、全天候救助、深水探测和救助打捞、综合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技术和手段都需要有大幅度提升。

四是技术标准与工程软件依赖国外。目前我国的深远海航行装备与安全保障的技术标准不健全,国际标准制订的话语权不足,无法支撑自主设计和制造的需求;我国工业软件发展在底层核心技术、关键系统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船舶及海洋工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等软件几乎由国外全面垄断。

“目前,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都针对深远海/极地航行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有侧重地设立过多项研发专项,但存在着项目交叉重复、缺乏系统布局、研发信息和成果共享不畅等问题。”何建中建议,建立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等部委之间的部际协同机制,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科学统筹各方科技力量和资源联合制定研发规划,系统构建深远海航行装备制造与安全保障的技术发展路线与产业生态系统,推动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要加快推进深远海航行装备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攻关。”何建中表示,在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建议国家科技专项重点支持:深海和极地探测技术,包括实时环境监测、预报与预警技术等;深远海安全保障技术,包括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海-陆-空-天”一体化的感知与监控技术、全生命周期安全航行与运维保障技术、立体安全救助和应急响应技术等;深远海航行与安全保障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包括大数据应用、数字孪生、自主航行及远程安全监控技术等;规范标准体系与工程软件技术,包括深远海装备、安全保障的成套规范标准,数据与数字化应用标准,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与安全保障相关工程软件系统等。

在重要装备研发方面,建议国家科技专项重点支持:深远海航行装备研发,包括大型液化气体船、深潜器、极地重型破冰船、极地大型运输船、生物资源开发装备和海上综合体等;深远海安全环保应急响应与打捞救助装备研发,包括深海打捞、饱和潜水、深海搜寻、中远程救助和极地救生设备等;深远海通讯导航系统研发,包括基于北斗的空天海岸协同系统、复杂环境的探测预警系统、极区冰下高精度导航与通信系统等;深远海航行关键配套设备研发,包括水下生产装备、大型低速柴油机、新能源燃料发动机与系统,大功率、高效、特种推进装置与系统等。

来源:中国水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