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港,瞄准内河航运新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9日 浏览量:500 字体大小: A+ A-
淮安,自古以来便是“南船北马”的交汇集散之地,河湖交错、水网纵横,水运条件显著,加之地处长三角一体化、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交汇叠加区,具有和合南北、连接东西的独特区位优势。
今年以来,淮安市委市政府围绕枢纽港建设总要求,根据“一城一港一中心”定位,以及与上海港、省港合作契机,提出“力争40万箱、冲刺50万箱”的发展目标。截至7月,淮安港口已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38万标箱,同比增长42.64%。
近日,站在淮安新港的货物集散码头上远眺,只见数艘千吨级船舶停在岸边等待卸货,京杭大运河、里运河在不远处交汇贯通,与铁路新长线及周边高速路网构成一幅“铁、水、公”联运的宏伟蓝图。
打造“淮安内河航运中心”
目前,淮安市拥有航道1483公里,其中等级航道527公里;码头岸线28公里,港区7个、码头116座、泊位389个,其中5个码头达到500万吨级以上吞吐能力,千吨级以上泊位达到92个,全市港口年设计吞吐能力1.1亿吨,其中集装箱码头吞吐能力50万标箱。
2007年底,淮安在苏北运河率先开通集装箱运输;2012年,淮安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5697万吨,完成内河集装箱吞吐量55173标箱;2017年淮安新港二类水路开放口岸正式运行,2019年铁水联运开通。
“2017年我市港口吞吐量实现‘亿吨大港’目标。2021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1.1万标箱,在全省内河港口中排名第一。可以说,内河集装箱运输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内河航运的亮点。”淮安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运行调度科科长王业建对记者介绍道。
近年来,淮安立足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定位,围绕打造“淮安内河航运中心”,以内河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为抓手,积极推动“公转水”“散改集”运输结构调整以及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内河航运枢纽和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开通运行上海、太仓、宿迁、徐州、蚌埠、周口、宁波等内河集装箱航线18条,形成“一核心、两中转、三配套”的互联航线布局,支撑淮安打造以新港作业区为核心,沿淮河、沿运河为腹地的长三角北翼内河集装箱运输枢纽。
2021年,淮安港被交通运输部确立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内河枢纽港地位初步确立。
多举措提高集装箱增量
“依托港口,我市已形成了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等沿河产业群(带)。”淮安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港口管理科副科长吴毅表示,近年来淮安市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与之同频发力的是,集装箱航线体系日趋完善,集装箱增量不断突破。
这背后,是淮安港进一步提升港口规模和枢纽能力,强化中转运输功能,加快国家重大战略在淮安深度融合、互相促进、精准落地的默默发力。
——长外贸。
淮安市较大的外贸企业约150家,其中重点大型外贸企业30家。据淮安市商务局统计,全市各县区具有代表性的规模企业外贸进出口集装箱生成量约10万标箱,约占全市总量的60%。
2022年,淮安新港将紧抓与上港、省港合作新契机以及淮安海关新港监管中心落成新机遇,加快推进合资公司成立,联合淮安海关、商务局(口岸办),全面提升口岸服务能力,进一步打通外贸出口通道阻碍。重点围绕“ICT项目”、“外贸陆改水”等业务新模式推动外贸箱量增长。
——挖内贸。
淮安港集聚港、航、货一体化优势和主观能动性,深耕内贸市场,聚拢周边货源,与船公司、货主企业加强联系,增进合作。紧扣运输结构调整契机,推进大宗物资散改集、公转水增量转化。
外部地区主要利用区间航线延伸货源,凤阳地区重点开发石英砂、白云石、玻璃、板材、粮食等货种业务;武汉方向延伸至九江、重庆、泸州方向货源有海晶盐、高岭土、石材、石英砂、纸张、石子等;交叉腹地主要宿迁、连云港、宝应,货源集中在大米,马口铁,玻璃等。
通过对区域重要货源的控制,以控货主导市场,使箱量形成有效集并。
——促中转。
淮安新港将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将苏北运河沿线及鲁西南港口集装箱航线串珠成链,并全力推动“淮河战略”,以中转航线为依托,沿淮河而上开拓市场,进一步深挖运河、淮河沿线内外贸货源市场,打通河南、安徽等内陆地区沿淮河—运河—通江达海的新通道,扩大中转航线延伸辐射区域市场生成量,变市场存量为箱量增量。
拓展港口现代物流服务
“到2025年,港口吞吐量达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万标箱,中转比例达到30%,力争实现淮安港总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位于全国前列,打造区域性内河航运中心。至2035年,全面建成全国内河航运新中心,港口吞吐量超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中转比例达到40%,外贸箱比例超过20%。”未来已来,淮安港的发展目标也已敲定。
“十四五”期,淮安港将高质高效建设现代化作业区。
重点推进市区港区黄码作业区、淮安新港作业区三期工程建设,建成服务区域经济和物资运输的大型综合性作业区和集装箱专业化作业区。重点推进季桥作业区建设,依托新长铁路打造铁水联运作业区,建成煤炭等大宗散货的物资集散中心。重点推进苏淮高新区危化品码头工程建设,通过建设专用千吨级危化品泊位,有力承担区域危化品的物资运输。
在加快提升港口一体化发展水平方面,将积极推行港口一体化改革,并通过构建发展联盟、企业参股、合资等多种合作模式,积极与周口港、蚌埠港、徐州港、济宁港等上游港口,以及上海港、太仓港等沿江沿海港口形成战略合作,支撑淮安打造成长三角北部新的水运经济增长极。
在提升内河集装箱发展水平方面,则重点建设淮安新港作业区,形成淮安市域资源整合、集中集散的内河集装箱核心作业区,支撑淮安打造以新港作业区为核心、沿淮河、沿运河为腹地的长三角北翼内河集装箱运输枢纽。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拓展港口现代物流服务是“十四五”期的发展重点。
淮安港将加快形成以港口为龙头、园区为载体、城市为核心、集疏运通道为辐射线的物流体系,形成港口、物流园区、城市互为依托、互融共生的发展格局。加快集装箱场站和临港物流园区建设,重点推进黄码港产业园、金湖港口物流园、盱眙港口产业园、季桥物流园、头溪河综合物流园等建设,逐步推进“一县(区)一港一园”的港口物流(产业)园布局。
同时,增强以港口为主体的物流衍生服务和增值服务。利用淮安港规模经营、海河联运和专业技术优势,保证原料供应、扩大盈利空间。大力拓展加工、交易、配载配送、包装分拣等物流增值服务,从传统的装卸、仓储业务向加工、贸易延伸,拓展船舶代理、货运代理、船舶维修、船员管理等基础性航运服务功能,以及航运保险、金融等高端服务产业,进一步提升航运服务能力。
来源:中国水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