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文献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

随时随地获取更多资讯和服务

让我们成为您身边的海事信息专家

  首页>>海运纵览>>专题报告

“国30条”对中国物流科技发展的影响

作者:吕长红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5日    浏览量:414   字体大小:  A+   A- 

“国30条”肯定了现代物流业对发展统一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和关键一环,业态上流通、交通和物流三网共构组网,企业内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多流叠加,共同助力供应链。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要素高效协同配置,可以促进要素有序流动,在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下放大创新收益,为物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1、驱动物流业数字化升级
从“国30条”中提到的“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平台”等关键词中,不难预见,未来物流数字化将会成为建设现代流通网络的重要手段,也是物流行业的主要推进方向,数字化也必将促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构建更加智慧畅通的物流体系,以此打通阻碍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堵点,完善国内物流网络,壮大现代物流企业,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打通产业间、区域间、城乡间的物流循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数字化”成了其建设的关键要素。
然而,我国物流行业的现状是,多数中小微企业,自身数字化能力严重不足,人工依赖度较高、,在途时效难监管,管理效率难以提升。这种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将极大限制了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及客户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行业内的一些数字化平台企业正在不断的研发和探索,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方式,全面改造完善物流运输的各个环节,实现数据信息的深度衔接,更进一步的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可以预见,“国30条”的出台,将培育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促进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也将进一步推动物流的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加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 推动应急物流保障体系构建
突如其来的疫情疫情防控对城市应急物流保障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国30条”要求,在常态物流的基础上,要加强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提高整个流通体系的抗风险能力。未来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将拥有更完善的顶层设计、更合理的仓网布局、更周全的应急预案与基于数字化控制塔的早期预警体系。社会物流是应急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立体、综合、现代的应急物流网络要充分发挥铁路、公路、航空、水路、邮政快递、仓储配送的比较优势,促进彼此有效衔接、互为补充,形成组合优势。此外,应急物流与常态物流的协同建设会成为常态,常态物流在遇到紧急事件时有能力做出快速响应,切换为应急状态。应急物流需要调动社会资源的广泛参与,实现供给和需求的精准匹配。只有广泛发挥应急物流的社会性资源价值,才可能最大程度保证应急物流的效率和效果。应通过数智赋能,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5G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系统效能,构建高效的城市应急物流保障系统,是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稳住经济基本盘的迫切需要。
3、促进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坚实基础,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循环高效畅通、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也提出,以健全的信用机制畅通国内大循环、以良好的信用环境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以坚实的信用基础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有效的信用监管和信用服务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
此次,“国30条”明确要求“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加快推进社会信用立法”。打造信用能力是物流业作为新业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对平台上进行交易的企业或个体进行信用评价的能力,二是自身信用体系建设。而大数据为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带来更多想象空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度依赖于大数据。以大数据技术作为重要底衬,信用数据才能更加快速、精准、系统性地实现记录整合、分析分析、综合评价及向社会公示。
 

来源:国际海事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