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造船业赢了?GTT不服气!“捆绑销售”有利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9日 浏览量:355 字体大小: A+ A-
据了解,KFTC早在2015年年底就开始对GTT涉嫌利用LNG船液货舱专利技术在市场上进行不公平竞争的行为展开了相关调查。2020年11月,KFTC宣布GTT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强迫韩国造船企业进行不公平交易,为此KFTC向GTT下达了纠正令,同时处以125.28亿韩元(当时约合1132万美元)的罚款。
按照KFTC的说法,GTT以韩国造船企业为对象,提供了LNG存储货舱技术专利,并强迫造船企业签订“捆绑销售”工程技术服务合同。虽然韩国造船企业多次要求将技术专利服务与工程技术服务分开交易,但均被GTT拒绝。另外,KFTC还表示,GTT合同中的条款规定如果韩国造船企业与GTT争夺专利权的有效性,GTT随时可以解除合同,这一条款也不合理,应当予以删除。
对于KFTC的制裁决定,GTT于2020年12月31日向首尔高等法院提出上诉。2021年1月6日,首尔高等法院判决GTT胜诉,批准了GTT暂停KFTC制裁的请求。随后,KFTC在1月14日向韩国最高法院提出上诉。同年5月14日,韩国最高法院驳回了KFTC对首尔高等法院裁决提出的上诉。
针对首尔高等法院此次作出部分同意KFTC纠正令的裁决,GTT表示,该公司目前正在审查这一判决的细节,以便确定最适当的可用行动,以最好地维护其权利;“GTT坚信,其独特的专业知识是LNG海运安全发展的关键,该公司提供了更多创新、安全和高效的技术,使整个行业从中受益”。
此前,GTT曾在2020年年底回应KFTC“捆绑销售”的指控时称,该公司的技术专利服务与工程技术服务构成了不可分割的要约,保证了其技术的完整性,任何分离都可能对整个LNG船行业不利。
GTT主席兼首席执行官Philippe Berterottiere当时表示:“我们确信我们的商业行为符合韩国的竞争规则,我们的报价结构在几十年来为LNG海上运输的安全发展作出了贡献,使我们能够为我们的船厂合作伙伴提供更加创新、安全和高效的技术,整个行业都将受益。”
每艘船收取5%专利费!韩国船企急欲摆脱GTT技术垄断
据了解,GTT拥有薄膜型LNG船存储货舱原创技术,被称为“造船业界的高通”。在全球LNG存储货舱技术专利市场上,GTT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5%,其倚仗专利技术收揽了几乎所有的国际客户。目前,中韩造船企业建造的LNG船均采用GTT的专利技术,并向其支付一定的费用。因此,这项技术也被全世界公认为是“不可或缺的专利技术”。
根据韩国造船业人士的估算,GTT对每艘使用其专利设计权的船舶收取高达5%的专利税,以韩国船企当前每艘LNG船造价约为2.4亿美元计算,其中1200万美元需要支付给GTT作为专利使用费。在支付了GTT的专利费用之后,韩国船企建造一艘LNG船的剩余利润大约相当于船价的5%到7%。换言之,GTT的专利金额与韩国三大船企建造LNG船的利润基本相同。
据国际船舶网了解,2018年,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3家船企揽获了66艘LNG船新船订单,总计需要向GTT支付6亿美元左右的专利费用。2019年韩国三大船企获得了51艘LNG船订单,仅专利费就支付了超过4亿美元。
近两年来全球LNG船新船订单大增,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去年韩国三大船企承接了68艘LNG船订单;今年接单量更高达113艘,其中韩国造船海洋39艘、大宇造船38艘、三星重工38艘。与此同时,17.4万方LNG船造价也从2018年仅1.82亿美元一路飙涨到今年11月的2.48亿美元,这意味着韩国船企需要向GTT支付更多费用。
对于GTT“捆绑销售”工程技术服务的做法,韩国造船企业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船厂可以承担GTT系统建造和安装的技术援助工作,而直到现在这些工作一直都由GTT负责进行。
另一方面,为了尽快摆脱GTT的垄断,解决LNG液货舱技术“卡脖子”问题,韩国天然气公司与韩国三大船企历经10年共同开发了“KC-1”LNG液货舱,这是继GTT公司之后第二个实现商用化的LNG船薄膜围护系统。该型液货舱可以保证LNG蒸发率(BOR)维持在0.07%,与GTT公司的Mark Ⅲ Flex围护系统已经处于同一水平。
2018年,由三星重工建造的首批2艘配备“KC-1”LNG液货舱的大型LNG船正式交付给韩国SK海运公司,这是该系统首次应用于实船。然而,这2艘LNG船投入营运后不久,货舱内部结构相连接的部位发生了天然气透漏、舱体外壁出现结冰现象的问题。之后三星重工投入197亿韩元进行了一次维修,但2019年5月又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不得不再次返回船厂进行维修,至今未能再次投入运营。
在“KC-1”技术宣告失败之后,并不甘心的韩国三大船企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正在推进国产第二代LNG液货舱技术即“KC-2” 的开发,而且计划到明年年底前就完成开发。然而,由于对韩国国产LNG液货舱技术的“怀疑论”成为主流,韩国自主研发的其他液货舱技术在装船实用上遇到了更大的阻力,“KC-2” 技术距离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国际船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