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以数智化转型绘制新质生产力路线图
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浏览量:109 字体大小: A+ A-
1月至3月,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新造船项目按节点计划有序推进,6.36万吨散货船交付4艘、2万吨转载驳交付2艘;首次完成首例20954TEU集装箱船导风罩节能装置改装。
在“产销两旺”的同时,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在智能制造、科技创新、技术研发、项目建设上不断加大投入。通过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准新能源业务和数字化智能制造两个新赛道,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进一步增强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等企业高质量进程中的实践能力。
使用智能化车间
在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二号船体车间内,一块地面标划黄线和绿漆的施工区域,在几条传统生产线中,显得颇为亮眼。这是3月初刚投入使用的型材切割机器人生产线。
走近机器人生产线,只见2名工人全神贯注站在操作台,只要“动动手指”,一片片钢板在传送设备上流转,定长、送料、切割、成型、下料,全流程自动化。
20多天来,企业切实感受到了智能化的红利——生产线解放了一半的人力,效率提升了67%,精度比人工切割提升了3%。
今年,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将打造修、造两个数字孪生车间。根据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滚动计划,公司将持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
锻造拳头产品
在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三号船坞内,一段段三四层楼高的船舶结构分段林立,散落其间的工人干得热火朝天。站在钢架预制件前,测量人员将各项尺寸数据传输至后台电脑上,生成虚拟建模。电脑上,技术人员可以提前进行切修、组装,大幅提升了建造精度和效率。
从第1艘15.4万吨穿梭油轮到如今的第6艘,舟山中远海运重工穿梭油轮造得越来越快,平均单船建造时间已经缩短了3个月以上。这一代船型建造7艘后,将从明年3月开始建造第二代穿梭油轮。
近些年,在中远海运重工设计研究院的统一领导下,不断加强项目设计优化和改进。目前,第二代穿梭油轮计划使用可替代燃料,朝着更加绿色、环保方面迈进,舒适度和自动化程度也将更高,其中甲醇、氨两套设计方案都已得到船级社原则性认可。
从对标、到追赶、再到超越和引领,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持续加大新能源产品技术研究和开发投入,探索AI技术和生产经营相结合,新技术助力6.4万吨散货船、15.4万吨穿梭油轮等拳头产品建设。
拓展建造空间
沿着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厂区的海岸线往东,尽头是一片荒地。现场,两台挖掘机挥动铲斗,多辆重型货车来往奔驰。
规划的四号船坞及两个码头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即将新建的四号船坞是一座30万吨级干船坞,长达430米、宽120米、深15.2米。
新建船坞将使用“修船生产指挥系统”“5G+船舶工业AR”技术、“5G+远程检验”等科技技术,实现船坞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运营。能实时监测水、电、动能等坞内及坞口海域状况,实时发出安全风险预警,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走在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厂区,科技创新、智能化制造、数字化转型的“春风”扑面而来。
围绕5G技术和北斗高精度时空技术研发与应用,厂区逐步实现人、车、路、物协同管控,全生产过程的资源动态调度和生产效率持续提升。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利用建厂20年契机,加大老旧设备汰换力度,准备利用三年时间基本实现业务数字化全覆盖。
向“绿”而行,向“新”发力。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将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先立后破、因地制宜,以数智化转型为引擎,优化新质生产力路径,驱动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远海运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