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文献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

随时随地获取更多资讯和服务

让我们成为您身边的海事信息专家

  首页>>船舶海工

美国狂飙政策推波助澜,造船市场超预期回调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6日    浏览量:18   字体大小:  A+   A- 

2025年1季度,美国对中国造船业301调查拟议限制措施尚未敲定,叠加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国际航运市场高位回调,造船市场订单大幅下滑,新船价格出现松动。2025年全年,如美继续加码对中国航运造船业的打压以及保持加征关税等保护主义政策,国际航运市场必将持续动荡,造船市场订单需求回落几成定局,船价面临下行压力。

01.美国系列举措正在撕裂全球贸易体系,航运市场遭受冲击

尽管国际航运市场整体费率仍处于相对高位,但同比、环比均出现下滑,多数船型市场跌幅超预期。1季度,克拉克森海运指数均值为23185美元/天,同比、环比分别下滑6.5%、0.5%;其中,散货船、原油船运价指数BDI、BDTI季度均值的同比跌幅分别为38.7%、29.4%,环比跌幅分别为23.7%、5.3%;17.4万方LNG船即期费率、8.4万方VLGC 1年期期租费率、6500车位汽车运输船1年期期租费率季度均值的同比跌幅分别为68.5%、27.4%、47.8%,环比跌幅分别为41.3%、7.9%、30.8%。

当前,特朗普政府激进、不稳定的贸易政策是影响全球贸易的最关键因素之一,航运市场已然成为一个同时在经历大国政治博弈、贸易秩序重塑的角斗场,恰逢世界宏观经济发展承压之际,未来走势的复杂程度和不确定性陡然上升。以集装箱航运市场为例,美国进口商因无法判断货物抵港面临的关税政策,对当前亚洲至美国的出货持观望态度。德路里数据显示,3-4月,跨太平洋、跨大西洋及亚洲-北欧和地中海三大航线的停航次数升至198次,远超2024年同期水平(135次);然而,特朗普又于4月10日宣布对中国以外的国家设定为期90天的10%关税基准期,或将导致旺季货物抢先发运,加剧市场波动。从全年看,美国关税政策将迫使全球海运贸易进行大幅调整,若美国坚持实施船舶301调查拟议措施,届时航运市场将面临新一轮剧烈动荡。

02.全球新船订单大幅下滑,但并不意味着本轮造船周期已经结束

美国关税政策以及301调查拟议措施直接影响了船东的订造意愿,叠加部分船型运力过剩与运费低迷的压力,开年首季全球新船订单明显萎缩。根据克拉克森数据统计,1季度,全球共成交新船订单296艘、1825.7万载重吨,以载重吨计同比下滑58.8%,订单规模为本轮造船周期以来(2021年以来)的同期最低成交水平;从主要船型看,散货船需求疲软尤为突出,1季度共成交16艘、180.1万载重吨,以载重吨计同比下滑87.0%;油船、LNG船和LPG船成交规模分别为307.0万、40.3万、32.0万载重吨,同比均下跌超80%;集装箱船成为市场唯一亮点,共成交80艘、1143.5万载重吨,以载重吨计同比上涨238.1%,占同期全部订单的62.6%。

即便没有美国政策因素的影响,2025年全球订单规模也将受近两年订单集聚释放、多数船厂近期交船位稀缺、新船价格持续高位等影响而出现阶段性回调。现叠加考虑船舶301调查拟议限制措施、关税政策等影响,我们预计全年新船订单量将回落至8000-9000万载重吨水平,同比下滑50%。需要指出的是,全球造船业自2021年起进入景气周期,背后是海运贸易温和增长的预期之下,上一轮超级周期后交付的船舶需更新订造的基本逻辑,当前这一支撑并未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与上一轮周期不同的是,因造船产能有限,本轮周期内订单的释放节奏更为温和。因此,尽管市场的不确定性在增加,但船东并没有失去投资订造的基本动力,或是在等待“靴子落地”后相对确定的时机。1季度的订单下滑,我们认为并不指向本轮造船周期的终点,而是订造时间后移的阶段性反映。

03.船舶资产价值承压,年内面临继续下行的压力

新船价格出现高位松动迹象,二手船成交跌至阶段性谷底,船东的投资决策更趋谨慎。3月,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收于187.43点,季度内下滑1.0%。分船型看,油船新船价格指数跌幅最大,季度内下滑3.6%,3月收于214.83点,已低于2024年的同期水平;集装箱船、散货船新船价格指数同期跌幅分别为0.8%、0.3%,3月分别收于117.62点、172.69点。与此同时,克拉克森数据显示,1季度共有434艘二手船舶完成交易,成交金额共82.3亿美元,两项指标均创本轮周期以来(2021年以来)单季度新低。

从现阶段情况看,本轮周期内,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峰值出现在2024年9月末,为189.96点,此后至今整体处于下行趋势中,2025年3月的船价指数较峰值下滑了1.3%。短期而言,随着新造船市场需求回落,以及新增造船产能陆续投入使用,将一定程度缓解坞位紧张的现状,不排除年内船厂出现降价抢单的情况。船舶经纪和咨询机构BRS Group在其报告中指出,2025年旧船价值将继续走低,并预计全年新船价格下跌幅度将超过10%。

04.韩美合作将加剧行业格局演变,短期中国份额或有所回落

韩美合作加速推进,将成为影响全球造船业格局演变的重要变量。韩国造船业受现有船位资源紧张及中国造船业崛起等因素影响,近年来不断调整业务结构方向,与美国的关联愈加紧密。2025年开年,韩国就确定将在1季度内确立韩美合作一揽子计划,并在2月末与美国商务部会谈时提出举韩国造船业之力优先满足美国军舰、油船及破冰船订单;3月,韩华海洋重启对澳大利亚Austal造船集团的收购;近期,美国最大的军工造船企业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HII)与韩国HD现代重工签署谅解备忘录协议(MOU),意味着韩国造船企业未来可能为美国建造军舰。美国方面,特朗普除持续推进船舶301调查外,还在白宫设立了“造船办公室”,并于近期签署了行政令,授权各政府机构在最多七个月的时间内制定重振国内海运业的行动计划,行政令明确提出依靠盟友推进海事业振兴。韩美两国在合作中形成的技术壁垒及美国各项地缘政治手段等可能催生出新的产业阵营,全球造船业格局将因此而产生变化。

当前中国市场份额领先地位总体稳固,但短期或有所回落。根据克拉克森数据,2025年1季度,中国船企承接订单945.1万载重吨,占同期全球订单的51.8%,相较韩国和日本船企的646.4万、35.4%和57.9万载重吨、3.2%的订单规模仍具备明显的领先优势。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本季度中国船企订单份额已低于当前造船周期内(2021-2024年)所有年份的水平;另一方面,2025年1月和3月,韩国船企单月订单承接规模均超过中国船企。在美国301调查拟议限制措施背景下,船东或将重新考虑新船订单投放时点和投放船厂,中国造船业新订单承接将面临压力和风险挑战,但考虑到韩日造船产能瓶颈、中国造船业综合竞争优势和产业发展韧性等,短期内全球造船业格局不会出现颠覆性重构,中国造船业全球市场地位不会改变。

来源:中国船舶经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