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刘凇佐:投身水声事业,助力建设海洋强国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5日 浏览量:1116 字体大小: A+ A-
<div> <p class="vsbcontent_start"> “人类在陆地生活离不开信息交流,开发利用海洋也离不开水下信息的获取、交流、判断与识别。”</p> </div> <p>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水下语音通信技术的科技工作者,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博导刘凇佐,对投身水声事业有着独特的认知与记忆。</p> <p><strong> 攻坚克难,</strong><strong >实现海洋仪器设备可靠回收</strong></p> <p> 1986年出生的刘凇佐,本硕博均就读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罗马大学博士后,现为一直从事水声事业。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刘凇佐发扬科学家精神,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积极探索、锐意创新、精益求精,努力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做出贡献。他研究的水下语音通信技术,应用于我国潜艇某通信系统;研究的仿生通信技术,为潜艇水下隐蔽通信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主持开发的系列化声学释放器,实现海洋仪器设备可靠回收。他先后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并荣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p> <p>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刘凇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体现出高尚的职业道德。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综合素质,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为国家培养了栋梁之材。他指导的学生荣获“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金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p> <p class="vsbcontent_img" ><del>{非本站图片}</del> </p> <p><strong> 追求卓越,<span >将培养优秀人才视为己任</span></strong></p> <p> 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刘凇佐从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出发,围绕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潜心提炼人才培养核心目标,将立德树人融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p> <p> 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担任本科生班主任、本科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的刘凇佐,通过班会团活、走访寝室、与学生座谈、开展文体活动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展开深度交流,关注学生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引导学生践行“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院训,树立“为船、为海、为国防”的家国情怀。</p> <p> 在文化知识教育方面,刘凇佐承担本科生《通信原理》、《声音与海洋探索》,研究生《海洋生物声学信号处理》,留学生《水声通信与网络技术》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他十分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优秀,广受学生好评。授课过程中,他有意识地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水声工程事业的优越性,水声领域工作者的科研精神和家国情怀等元素,将特色专业课教学与思政理论紧密结合,注重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学生的专业荣誉感和行业自信心。</p> <p> 在社会实践教育方面,刘凇佐通过带领学生赴中国船舶有关企业,以及赴莲花湖、松花湖、千岛湖、东海、南海参加湖上及海上实验,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关系,并实现核心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p> <p class="vsbcontent_img" ><del>{非本站图片}</del></p> <div> <p><strong> 开拓创新,<span >投身水声工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span></strong></p> </div> <p> 2016年5月,世界首个具有全双工通信和组网能力的水声通信机在乔钢和刘凇佐教授带领下研制成功,使我国在水声通信领域获得了飞跃性的进展。作为核心技术人员,刘凇佐带领团队继续潜心研制,攻克干扰抵消等关键难题,实现水声通信同时同频,使中国水下声通信,开启“5G”时代。</p> <p> 在关注水声通信高效性的同时,刘凇佐也致力于解决水声通信的隐蔽问题。提出采用海洋生物叫声作为通信信号,从仿生伪装角度实现水下隐蔽通信,发表了本领域首篇SCI论文,并在国际上引领该方向的研究。提出了生物叫声建模、仿生通信算法、仿生通信性能评估、仿生通信战术使用方法四位一体的仿生伪装水声通信技术理论研究体系。说到探索水声通信领域的初心,刘凇佐满怀热忱。谈及未来的探索和研究计划时,他表示:“聚焦海洋信息技术,助力建设海洋强国”。</p> <p> 截至目前,刘凇佐共发表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获授权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8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7项,以及10余项横向课题,曾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海洋工程技术一等奖等。</p> <p><strong> 牢记使命,<span >发扬科学家精神勇攀科技高峰</span></strong></p> <p>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p> <p> 展望自己未来的教育和科研事业,刘凇佐表示,将继续担当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把服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党和人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 <p> 同时,弘扬“求实、创新、协作、牺牲、自律”的科研精神,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积极探索、团结协作、勇于奉献,将教育事业、科研事业与党和国家的建设融合在一起,投身水声事业,勇攀科技高峰。</p>
来源:中国科技网
最新动态
- 大连海事大学:集聚海事科技资源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海洋发展研究院与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 中国海洋大学获首批山东省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体立项建设
- 哈工程参与建设的亚欧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及装备研究院启动
- 汇聚青年科技力量 支撑海洋科技发展未来 200余位学者共聚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
-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海洋学研究所获批组建辽宁省海洋实时预警重点实验室、共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海洋资源环境研究应用中心
- 厦门大学高树基团队在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成果揭示海洋生物泵调控的碳、氮复合气候效应
-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取得重大突破
- 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院士:“国信1号”突破六大关键技术!
- 集美大学祁第团队在GRL上发表成果揭示西北太平洋人为碳加速累积与酸化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