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文献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

随时随地获取更多资讯和服务

让我们成为您身边的海事信息专家

  首页>>港口>>港口管理

新冠疫情对港口企业带来的变化 及应对措施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0日    浏览量:2964   字体大小:  A+   A- 

2020年7月9日

一、疫情对港口带来的新变化

疫情正在改变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对全球经贸格局、港航发展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疫情是当前最突出的形势,“变”仍然是当前形势发展的根本特征,从港口微观主体看,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新变化。

一是生产组织模式之变,生产作业组织要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疫情发生以来港口加强了对进港人员的管控。码头作为对接国际船舶的“第一线”,更需要加强对入境船舶及人员的管控。

二是港口服务模式之变,疫情加速港口服务向数字化转型。为降低疫情感染风险,各港口业务模式逐步从“线下”转移至“线上”,远程会议、移动办公等生产办公模式也逐步在港口企业中推广。

三是吞吐量结构之变,集装箱内贸货物比重逐步加大。全球物流链周转放缓,班轮公司削减运力,集装箱外贸业务疲软。各港口落实中央要求,加强内贸货运组织,拓宽海上运输“大动脉”,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四是运输结构之变,持续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发展。以疫情为倒逼运输结构优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转铁、公转水发展,疫情下中欧班列作为战略通道,运量逆势上扬。

五是运营模式之变,加强自动化设备改造,提升港口安全系数、绿色水平、服务效率。港口企业加速推动自动化无人码头等新基建,通过智慧港口建设,推动“人机分离、人货分离、远程操控、无人堆场全自动化作业”的全新操作模式,进一步降低人员接触和密集场所控制。

二、天津港集团应对疫情的新举措

面对疫情冲击及变化,天津港集团准确把握大势,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以变应变,变中求胜,打出一套创新“组合拳”,稳住了港口生产的大局。上半年,天津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2.08亿吨,同比增长1.7%;集装箱吞吐量完成857.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9%,港口生产实现逆势双增长。

一是防疫举措创新:精准实施船舶“五色图”管控,严防境外疫情输入。根据船舶抵口14天内挂靠港口情况等条件,将入境船舶划分5级疫情风险等级,分别标识为红、橙、黄、蓝、绿5种颜色,分类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对于橙色风险等级以上的外来船舶,加强提前预警和针对防控。

二是市场开发创新:深入实施“四千行动”,全面打造“四千行动”服务品牌。坚持“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倾听千言万语、服务千家万户”,自3月底誓师启动以来,集团公司领导以上率下,各单位尽锐出击,先后走访服务客户企业800余家,赢得了客户广泛赞誉。

三是港航合作创新:构建沿海港航联盟,“两港一航”打造内贸精品航线。积极走访沿海主要港口集团和大型港航企业总部,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抱团发展、协同发展、共赢发展,打造“两港一航”精品航线,突出以内贸箱和“散改集”为主要增长动力,培育扩大适箱货源规模。

四是环渤海内支线创新:强化京津冀协同,推出津冀港口“天天班”服务。充分发挥天津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功能,开通了至秦皇岛、京唐、曹妃甸、黄骅等港口的多条定期环渤海内支线。开通免费“海上穿梭巴士”“天天班”服务,织密干支中转网络,打造“五定精品支线”品牌,做强“水水中转”功能。上半年完成集装箱中转吞吐量同比增长32%。

五是智能化创新:以智能化提升码头运营水平,打响“津港效率、全球领先”品牌。聚焦码头运营水平提升,推动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升级、无人驾驶电动集卡、智能理货等一批重点项目取得积极成果,推进港口“单一窗口”和“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线上服务。通过智慧港口建设,线上业务办单率超85%,集卡等待时间大幅下降,集装箱船舶直靠率达90%以上,打响“津港效率、全球领先”品牌,推动京津口岸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

来源:海事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