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绿色引领 谱写我国航运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2日 浏览量:535 字体大小: A+ A-
悠悠华夏,万里海疆。从2000多年前秦汉时期开通海上丝绸之路,至600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航海历史,把指南针、船尾舵、水密隔舱等航海科学技术带到世界各地。
2005年是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务院批准将每年7月11日确定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2022年7月11日是我国第十八个航海日,主题是“引领航海绿色低碳智能新趋势”。
记者从中国航海学会获悉,中国航海日设立18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弘扬了迎风搏浪、勇于进取的航海精神,增强了国民的海洋意识和海洋国土观念,普及了航海科学知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航海事业发展的氛围,推动了海洋文化、科技和经济发展。
为国际航运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7月11日,2022年中国航海日论坛主论坛暨全国航海日活动周启动仪式在辽宁大连举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航海日活动组织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赵冲久出席论坛致辞并发表主旨演讲。
赵冲久表示,今年航海日活动以“引领航海绿色低碳智能新趋势”为主题,顺应了时代潮流和高质量发展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创新、加强合作,以绿色、低碳、智能引领航运业高质量发展。
赵冲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是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共同守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充分释放水运能耗低、排放少的绿色优势,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水”“公转铁”,大力发展铁水联运、水水中转;加快绿色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水运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持续提升船舶污染治理能力,鼓励淘汰高污染、高耗能老旧运输船舶,大力推进船舶大气污染物监测监管试验区建设,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二是要加快形成低碳航运体系,推动航运低碳转型。提升新造船舶能效水平,优化用能结构;深入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率先推进长江经济带船舶、渤海湾和琼州海峡客滚船舶、沿海内贸大型干散货船舶等重点区域、重点航线船舶岸电常态化使用;优化港口能源结构,推进港口作业车辆和装备、港作拖轮和作业机械实施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更新替代,不断提高港口集卡采用新能源清洁能源的比例。
三是要提高航运智能化水平,以创新驱动航海高质量发展。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加强智能船舶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促进智能航运服务的发展。
赵冲久表示,交通运输部愿同世界各国航运界、各国际性航运组织机构加强沟通,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航运发展新趋势,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全力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为促进国际航运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支持国际海事组织在制定航运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海上无人驾驶船舶规则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我国智能航运关键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论坛上,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宝晨发布了《中国智能航运技术与产业化发展预测》(以下简称《发展预测》)。
《发展预测》指出在关键核心技术中, 我国在很多方面基本上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进入了世界第一方阵,但基础不牢,压力和挑战较大,制约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政策、法规、标准不完善、不健全,其次是研发投入和基础设施条件有限。必须加快发展进度,努力在多方面突破核心技术,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不断补齐短板。
张宝晨表示,基于上述预测,如果我国能够针对制约发展的因素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可以设定以下中长期发展目标:
到2025年,中国智能航运技术与产业化总体上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船舶智能航行法规取得重大突破,辅助驾驶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遥控驾驶和自主驾驶技术实现多样本应用。
到2035年,智能航运技术与产业化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充分智能化的航运新业态基本形成,沿海遥控驾驶、自主驾驶船舶占比超过30%。
到2050年,智能航运技术与产业化可以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高质量的智能航运体系,智能化网络化航运服务供给覆盖全球。
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趋势提升航运业发展韧性
绿色低碳发展,既是大势所趋,更是责任所在,也是形势所迫,是一项必答题。航运企业必须从战略角度提前谋划,推动适应低碳的战略转型。
为此,招商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缪建民建议,一是优化结构。配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和节奏,调整优化企业的业务结构(货种结构)和船队、船型结构,逐步将服务传统化石能源、高耗能产业的业务规模和资产规模调整至合理区间。
二是跟踪技术。航运企业要通过多种途径形成触角,跟踪、掌握新能源技术发展趋势。三是培育能力。产业结构调整不仅会带来业务结构的调整,也会催生新的竞争格局,在此背景下,企业自身能力也要与之匹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万敏表示,作为全球经济“晴雨表”和千行万业“链接者”的航运业,必须更加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论,顺应绿色、低碳、智能发展新趋势,促进行业朝着更加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进而维护和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万敏指出,航运企业要建立更高质量的供应链物流体系,以积极适应客户产业链升级需求,改变原来单一的、协同不充分的航运产业经营模式,将各个产业链节点深度融合在一起,努力推动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掀起的绿色低碳智能热潮为行业带来应对风险、提升韧性的思考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表示,要推广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在水运行业深度应用,促进生产运营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提升水运智慧化发展水平。整合港口、航运、贸易等数据,建设港口“智慧大脑”。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研究推动智慧港口、数字航道、智能航运、水上安全和防污染等重点科研平台建设。
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立政企协同推进的绿色航运发展工作机制,共同推动江海联运、多式联运、干支联动等高效运输组织方式,实现港口、船舶、航道以及运输方式绿色化、生态化发展。
人民网记者 乔雪峰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