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产业“内循环”发展加速在即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0日 浏览量:625 字体大小: A+ A-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大背景下,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旨在充分利用我国完备的工业体系,发挥我国巨大的市场优势和创新潜能,稳住产业链和经济运行,有效对冲日益增长的国际风险。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旨在有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协同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大的空间,也是为我国发展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的需要。
邮轮产业在中国现已进入第二个十年发展期,正值向高品质转变的关键期。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邮轮产业遭受重创。尽管邮轮旅游相比其他旅游形式更易受到病毒疫情等危机影响,但无论是H1N1流感、非洲埃博拉病毒,还是中东呼吸综合征,都从未造成过如此大的冲击。邮轮企业首当其冲,在不计算邮轮旅客潜在的消费收入损失和员工服务费收入的基础上,仅春节和寒假期间,邮轮公司的船票总收入损失以及港务税费接近4.2亿元。邮轮港口同样损失巨大,以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为例,因疫情取消邮轮靠泊航次91个,占全年的31.7%。其中,母港取消70航次,占全年的26.7%,直接损失也超过5000万元。面对全球邮轮市场的大变局,中国邮轮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应当抓住机遇,在中国构建“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全球疫情严重阻碍世界经济“外循环”,发展邮轮产业“内循环”已成为大势所趋。发展邮轮旅游内循环首先要创新邮轮旅游产品,实现全球疫情防控期间以“内循环”为主。其次,要建立严格地检验检疫措施和应急机制,重建旅客信心。邮轮的特殊环境及其聚集性活动本就为疫情的防控造成极大困难,部分邮轮的防控措施不力更让旅客对邮轮旅游的安全性产生顾虑。最后,发展邮轮产业“内循环”需要国家鼓励并创造条件支持中资邮轮公司率先复航,成为重振邮轮产业的龙头,加强邮轮产业顶层规划,全方位多角度采取措施。
01、创新邮轮旅游产品开发、实现产业国内循环
全球疫情形势下,由于检验检疫、入境等难题,邮轮旅游产业跨境复工复产难以开展,但可以创新其产品开发,实现邮轮旅游国内循环。
邮轮旅游产品创新可以从开发邮轮国内航线和丰富邮轮娱乐活动两方面入手。开发邮轮国内航线旨在以邮轮为交通工具实现国内旅游,同时让游客体验邮轮旅游生活,感受邮轮旅游文化。例如,开发三亚航线、环南海航线、东南沿海航线、内河航线、内河+国内主要港口航线等多种产品,深度开发我国国内旅游资源,丰富国内旅游形式,在推广邮轮旅游的同时,实现邮轮旅游产业国内率先复工。
丰富邮轮娱乐活动目的在于增强邮轮旅游的吸引力。2019年无目的地航线落地海南,无目的地航线即邮轮并不靠岸仅在海上巡游的航线,为假期短、想尝鲜却没有护照的旅客体验邮轮休闲度假方式带来极大便利。目前,只允许中资邮轮运输经营人及其拥有或者光租的方便旗邮轮开展无目的地航线,这给中资邮轮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然而,能运营无目的地航线的国内邮轮屈指可数,且这些国内邮轮普遍排水量较低,豪华程度也不及外资邮轮,开展无目的地航线存在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急需设计丰富多样的邮轮海上娱乐活动,以满足游客和居民海上看日出、海洋文化体验、主题邮轮体验、企业休闲商旅及私人聚会等多样性的消费需求。
02、找准海事管理部门定位、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
从几起邮轮疫情来看,邮轮公共事件预防和管控都发生在船舶这一海事监管主体上,与海事日常工作和职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海事管理部门参与并执行公共卫生防治工作的责任义务不言自明。此外,海事管理机构如果能在第一时间精准切入邮轮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发挥海事专业优势,那么无疑将对船舶疫情突发事件防控产生重大作用。首先,海事管理部门应履行好水上安全监管和服务职责,既要做好邮轮动态监控和信息反馈工作,也要做好水上交通组织和安全管理工作。其次,海事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对邮轮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和管理,应发挥专业属性,参与评估突发邮轮公共卫生事件所造成的影响,比如:结合传染病传播途径、传播潜在载体,对邮轮垃圾、生活污水以及等其他潜在传播风险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更加有力的处置意见和方法。最后,海事管理部门还需要推动国际海事履约工作,不仅要呼吁IMO和WHO建立合作机制,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协作提供科学指导和坚实组织保障,还要从相关国际公约和规则中对船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突出险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或操作指南,以便科学指导邮轮应对和处置此类突发事件。
03、制定邮轮疫情防控政策法规、完善邮轮疫情防控制度体系
由于我国邮轮产业起步较晚,2003年暴发“非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我国几乎没有大型邮轮,而且当时依法抗疫的理念相对滞后,因此疫情防控未被提上日程。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已形成共识。从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政策法规依据看,国家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以及交通运输行业对交通运输突发事件的应对,其政策法规基本框架已具备,但具体到邮轮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针对性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明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和行业层面出台应急预案,完善邮轮卫生专项管理标准和细则,形成邮轮行业共同遵守的标准。有关部门还需要根据邮轮特征完善政策法规及标准,从法律层面上强制要求邮轮设计规范的隔离间、按人员比例配备船医、准备卫生防疫物资等。另外,还需要尽快完善邮轮船舶制造、市场准入、日常运营等政策法规和标准,按照多元防控并无缝衔接的思路尽快完善邮轮疫情防控制度体系,加快制定相关技术法规,严格依法处置邮轮疫情。
04、扩大邮轮旅游宣传推广、鼓励旅客参与邮轮旅游消费
重建旅客信心,不仅需要从加强应急管理和完善政策法规等外部条件入手,还需要让旅客切实了解并接纳邮轮旅游。对于中国市场而言,邮轮旅游本来还在培育期,大众对邮轮旅游的认知度并不高,邮轮本身在中国旅客的心中还不是目的地,旅客更关注航次的停靠目的地在哪里,目的地有哪些娱乐及购物。
现阶段,邮轮企业需要在可防可控的前提下采用设立邮轮旅游节等推广手段鼓励民众参与邮轮旅游消费,提振邮轮产业发展信心。通过解读邮轮旅游产品特性,加强对旅客的宣传,让旅客理解中西方旅游文化的差异,理解邮轮旅游产品与传统旅游产品消费习惯的差异,转变邮轮旅客消费观念。此外,邮轮企业还应该在中国市场上加强品牌形象宣传,可以采取多元化的宣传渠道,例如与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合作,也可以一些电影合作,打造引人注意的亮点,增加旅客对邮轮旅游的兴趣与了解。同时,还要拓展邮轮旅游消费发展空间,形成旅游消费新业态,培育良性的邮轮旅游消费文化。
05、扶持中资邮轮企业发展、深化本土化发展战略
当前国内邮轮旅游市场的渗透率仍然很低,国际邮轮公司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并形成了国际邮轮公司主导的市场格局。受市场竞争激烈、品牌知名度低、管理缺乏经验等因素影响,中资邮轮公司处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现阶段,国家及有关部门应鼓励信贷机构支持中资邮轮企业发展,包括船舶制造业和邮轮运营企业,推动中国邮轮产业逐渐进入全产业链调整期,大力发展邮轮产业。从设计建造方面来看,随着我国邮轮旅游市场的急速“升温”以及我国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包括中船集团、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在内的船企在豪华邮轮的建造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定的步伐。在邮轮的建造中,不管是邮轮公司还是建造企业都要充分结合无目的地航线的实际情况,既要追随国际邮轮产业发展的潮流,也要结合现阶段国内邮轮产业发展的特点和旅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将中国特色元素融入其中,最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邮轮建造和邮轮产业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水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