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运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因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6日 浏览量:1286 字体大小: A+ A-
2020年初疫情暴发,一度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海运货运量急剧下降。在此期间,以中远海运集团为代表的中国航运及相关企业为保障全球供应链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经由这一非常时期,中国航运人向全球一展韧性
全球航运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因子”
2020年12月,《劳氏日报》按惯例发布一系列榜单。在“2020年全球航运界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有8家中国企业负责人入榜——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与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缪建民并列第3位;工银租赁总裁赵桂才与交银租赁董事长赵炯并列第4位;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排名第27位;中石化董事长张玉卓排名第40位;中国船舶集团董事长雷凡培排名第56位;和记港口集团董事总经理叶承智排名第65位(见表1)。值得一提的是,1月份就任中石化董事长一职的张玉卓率领中石化重回榜单(2019年未上榜),《劳氏日报》对其寄予厚望——“他在神华集团担任董事长时将航运和物流要素成功整合的经验,有利于他带领中石化向新型绿色燃料转型,并帮助中石化成为世界一流的清洁能源供应商”。
{非本站图片}
在“2020年全球前十大船舶融资机构”榜单中,有3位中国企业负责人入榜——交银租赁董事长赵炯列第1位;工银租赁总裁赵桂才列第2位;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排名第4位。《劳氏日报》认为,尽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但船舶融资仍在进行,而且逐渐成为一项亚洲人的游戏。在大多数租赁机构大幅缩减船舶融资额度时,交银租赁预计航运业贷款额较2019年升至38亿美元左右,而工银租赁的航运业贷款额预计为30亿美元,仅次于交银租赁。
在“2020年全球前十大集装箱码头运营商”榜单中,有3家中国企业负责人入榜——中远海运港口董事会主席冯波鸣(第2位)、和记港口集团董事总经理叶承智(第4位)、招商局港口控股董事长白景涛(第6位)。《劳氏日报》给出的评论是,2019年,得益于比雷埃夫斯港和阿布扎比新码头的强劲表现,中远海运港口的总吞吐量超过亚洲码头巨头和记黄埔港口,成为全球第二大集装箱码头企业。与此同时,中远海运港口正在利用全球码头资产不断贬值的形势,进军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地区。招商局港口集团过去10年里,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大举投资港口和码头基础设施,在全球已经布局了40多个码头。
在“2020年全球百大港口”榜单中,中国港口占7席——上海港(第1位)、宁波舟山港(第3位)、深圳港(第4位)、广州港(第5位)、香港港(第7位)、青岛港(第8位)和天津港(第9位)。
在“2020年全球前十大船旗”榜单中中国占了2席——香港船舶注册处Agnes Wong和中国海事局局长曹德胜。据《劳氏日报》报道,2020年,中国船舶登记同比增长4.8%,达到6100万总吨,增长率排名全球第3位。截至2020年10月底登记量达到5130艘,2019年为4881艘。
然而,在《劳氏日报》发布的其他榜单中,包括“2020年全球航运业前十大科技公司”“2020年全球前十大船旗”“2020年全球前十大船舶管理公司”和“2020年全球前十大航运保险机构”等,均未见中国人或者中国企业的身影,这或许隐含着中国企业新的努力方向。
纵观以上榜单,“数字化”“区块链”“脱碳”“清洁能源”等关键词为当前全球航运业关注的重点,也将成为全球航运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航运交易公报》挑选了三个榜单予以详细解读——“2020年全球航运界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的“中国因子”榜单、“2020年全球前十大船舶融资机构”及“2020年前十大航运保险机构”。
带着“中国因子”的硬件设施已筑就,资金也已就位,只等着中国企业整装待发,一起完善航运软环境,夯实航运软实力。
全球航运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因子”
2020年12月,在《劳氏日报》发布“2020年全球航运界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有8家中国企业负责人入榜。2020年初疫情暴发,一度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货运量急剧下降。在此期间,以中远海运集团为代表的中国航运及相关企业为保障全球供应链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远海运集团仍然能获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足见其实力非同小可,管理层的英明决策也功不可没。”《劳氏日报》评价道。也是借着这一非常时期,中国航运人向全球一展韧性。
NO.3 许立荣, 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
缪建民,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
日新月异的航运市场伴随着波诡云谲的地缘政治,对于“久经沙场”的许立荣来说是一场又一场的考验,同时,也给“初来乍到”的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缪建民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许立荣的带领下,中远海运集团通过并购不断扩大规模,尤其在数字化方面取得不小的成就。2018年11月,航运业首个区块链联盟——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合作意向书成功签署,参与签署的企业有中远海运集运、迪拜环球港务集团、和记港口集团、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上港集团、达飞轮船、长荣海运、东方海外、阳明海运以及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货讯通(CargoSmart);2019年9月,中远海运集运全新上线可视化航运电商平台Syncon Hub,为客户提供全流程在线综合物流解决方案;2020年7月6日,中远海运集团与阿里巴巴、蚂蚁集团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航运物流区块链合作和应用,开展未来基于全球航运物流网络的深度合作。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将继续传承至新生代领导层的血液里。
2020年前三季度,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中远海控及中远海能共创造了逾10亿美元的净利润。“这个业绩放在往年或许不足为奇,但是在2020年疫情全球暴发,一度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货运量急剧下降的情况下,中远海运集团仍然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足见其实力非同小可,管理层的英明决策也功不可没。”《劳氏日报》评论道。
与此同时,尽管受地缘政治不稳定等因素的阻扰,中远海运集团并没有放缓全球化的进程,联盟及合并浪潮使得航运业相较过去更能有效地调整船队。
2020年,对于招商局集团新任董事长缪建民也是充满挑战的一年。缪建民现年55岁,之前一直从事于保险行业。招商局集团的一位高管向《劳氏日报》记者表示:“2020年,受疫情及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港口海外投资项目变得有点困难。”不过,这点难不倒招商局集团,因为他的得力干将胡建华在港口和物流行业摸爬滚打多年,资历丰富、经验充足,并于2019年12月晋升为招商局集团总经理。
中远海运集团和招商局集团都是航运业的巨头企业。中远海运集团运营着逾1300艘船、1.09亿DWT船队;招商局集团拥有近400艘船、4630万DWT船队。两家企业在中国大陆以外的20多个港口拥有或运营码头资产,同时,还分别拥有中国第二大和第三大造船集团。
《劳氏日报》认为:“对于中远海运集团和招商局集团来说,带领航运企业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是增强其全球影响力的途径之一。中国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预计将产生政策驱动力,并以相当快的方式促成更积极的行动。现在正是许立荣或其继任者及缪建民带领其所在企业发挥行业引领作用的时候了”。
NO.4 赵 炯, 交银租赁董事长
赵桂才, 工银租赁总裁
2020年,对于中国大多数船舶融资租赁企业来说,是不太景气的一年,但是交银租赁和工银租赁实现了船舶投资额度正增长。《劳氏日报》认为:“中国最大的两家船舶融资租赁企业的负责人在最艰难的时候成功地展现了他们的韧性”。
疫情及其对航运市场的影响对航运投资机构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些船舶融资租赁企业高管向《劳氏日报》记者表示,他们在一季度对船舶投资组合进行内部审查时,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预计违约浪潮即将到来。当时,人们预计疫情将致使一批航运企业倒闭。然而,事实出乎所有人意料:干散货运输的表现相当不错;集装箱运输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油轮运输虽略显疲软,但上半年运费突破历史新高时,船东们已经赚过一大笔。然而,另一方面,随着收入的增长,船东对融资的兴趣普遍下降,这就导致船舶融资租赁企业的业务减少。此外,出租人自身对市场不确定性的高度警惕,以及由脱碳导致的船舶订购走淡,也拖累了其增长速度。
据Smarine Advisors预计,2020年,船舶出租人向借款人提供的信贷额度将较2019年下降15%至135亿美元。这或许意味着,作为全球船舶融资领域主要融资来源,中国船舶融资租赁企业在全球船舶融资领域长达10年的快速扩张即将停止。
但是,《劳氏日报》相关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交银租赁将完成贷款约38亿美元,而工银租赁将完成约30亿美元的贷款。对交银租赁和工银租赁这样的大型企业来说,它们在融资成本和业务规模上的优势,可以帮助其赢得更多机会。两家企业实现贷款额年同比均为正增长,这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业内的领导者地位。2020年3月,交银租赁与壳牌就多达12艘双燃料LR2型油轮展开合作,合同总价值近6.5亿美元。这批油轮将在中国国有船厂建造,并将使用液化天然气(LNG)或常规燃料。此外,据悉,壳牌还在与包括交银租赁与工银租赁在内的多家中国船舶融资租赁企业洽谈另一个新建项目,项目最多涉及8艘超大型LNG动力原油轮。《劳氏日报》分析道,交银租赁和工银租赁之所以能够逆势而上,是因为它们在过去几年里完成了大量的新造船项目。在这些新造船项目中,资金按照项目进程可以分期付款。为此,2020年船舶完工量和交付量的减少,帮助抵消了新业务的放缓。
2021年,随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尘埃落定及新冠疫苗研发的成功及推广使用,全球将逐渐走出阴霾。“对于交银租赁、工银租赁以及其同行来说,也将成为令人鼓舞的一年。”《劳氏日报》对两家企业的领导人显然信心满满。
No.27 胡晓炼, 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
根据Petrofin Research数据,2019年底,中国进出口银行从全球最大船舶贷款机构排名跌至第3位,船舶投资组合规模从175亿美元降至165亿美元。“中国进出口银行在船舶融资方面越来越低调。船舶投资组合规模的下降可能是自2018年初以来中国经济信贷环境更广泛收紧的结果,也可能是因为中国船舶融资租赁企业的崛起夺走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劳氏日报》分析道。
不过,《劳氏日报》认为,只要造船业仍是中国的战略行业,中国进出口银行就不可能退出船舶融资业务,只是将更多的资源集中在支持高价值项目上,如建造LNG运输船和邮轮。中国进出口银行也是践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融资机构,疫情及其带来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对其带来了考验。穆迪表示,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信用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因为多数“一带一路”项目的贷款状况良好。
No.40 张玉卓, 中石化董事长
张玉卓此前从事煤炭行业,曾在神华集团工作很长时间,于2014年被任命为神华集团董事长;2020年1月被任命为中石化董事长一职。就职不到一年,张玉卓入选“2020年全球航运界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劳氏日报》认为:“虽然来自能源供应链的不同部门,但张玉卓在神华集团担任董事长时将航运和物流要素成功整合的经验,有利于他带领中石化向新型绿色燃料转型,并帮助中石化成为世界一流的清洁能源供应商”。
2019年,中石化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产业转型步伐,以新能源安全为重点。在中国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国家战略中,中石化加快步伐,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同时也加快了炼油化工基地的建设——中科炼油厂和石化综合项目于2020年完工并开始运营;众安联合煤化工项目、低硫燃料设施等一批重点项目上线,为支持国家建设全球燃料中心的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2020年8月,中石化与康明斯(中国)投资成立基金公司Enze Fund,旨在扩大其在非化石能源领域业务,中石化将通过Enze Fund投资氢能源。
与此同时,中石化的炼油等传统业务继续从疫情导致的低迷中复苏,炼油利用率自2020年下半年继续向78%~80%的正常水平回升。
“在带领中石化改革过程中,张玉卓将一方面关注中石化现有业务的稳定;另一方面将抓住随着全球环境变化而出现的机遇。”《劳氏日报》对张玉卓和中石化充满了信心并寄予了厚望。
No.56 雷凡培, 中国船舶集团董事长
2020年11月5日,中国船舶集团与浙江荣盛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合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主业优势,携手建立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全产业链条,为中国工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同时,将开展原油运输新业务合资合作。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船舶融资租赁企业依托集团雄厚的科研与制造能力,充分发挥船厂系融资租赁企业的独特优势,与浙江荣盛控股集团共同打造产业链上下游的新合作模式,联合成立合资企业批量订造VLCC,打造一支较大规模VLCC船队,为浙江荣盛控股集团加快浙石化项目建成投产提供稳定、高效、可靠的供应链,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不断巩固和提升中国船舶集团在VLCC建造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为中国船舶集团全面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提供强大助力。
据《劳氏日报》报道,经纪公司的最新报告显示,10艘VLCC的订单即将下达,未来还会有20艘。中国船舶集团通过旗下两大租赁子公司——中船(香港)航运和中船租赁——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根据中国船舶集团的2020年中期报告,仅在香港上市的中船(香港)航运 就拥有130艘船舶,其中包括截至6月底已订购的46艘。
VesselsValue数据显示,中国船舶集团附属船厂在2020年赢得的船舶数量订单中,有40%以上来自中国企业。《劳氏日报》认为,“雷凡培给中国船舶集团带来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与国内船东和租船人的关系更为密切”。
《劳氏日报》分析道,“同胞们的支持不仅在订单严重短缺之际提振了中国船舶集团的业务,也反映出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产业链的优势。此外,这也符合中国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双循环’)。‘双循环’鼓励国内供应商和买家,尤其是国有企业相互支持”。
《劳氏日报》认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雷凡培有自己的使命要完成,其中之一就是在技术开发和创新方面取得突破。”从长远来看,零排放和自动驾驶船舶更为重要。
《劳氏日报》表示:“现年57岁的雷凡培或许还有5年左右的职业生涯,他将如何进一步改变中国造船业,让我们拭目以待。”中国船舶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其下一步走向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具有先锋引领作用。
No.65 叶承智, 和记港口集团董事总经理
2020年,疫情给全球供应链、港口和物流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对于和记港口集团来说自然也是难以忘怀的一年。“好在,叶承智凭借其在业内20多年的从业经验,沉着稳定,波澜不惊,带领和记港口集团成功度过了这一艰难的年头。从年初开始,他的领导才能就体现了香港人对待逆境的典型积极态度。”《劳氏日报》评论道。
和记港口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运营商之一,在全球拥有超过50个码头。2020年,和记港口集团努力克服疫情导致的码头封锁等种种障碍,推出多个项目。2020年5月,交付设备完成系统测试,最终和记黄埔斯德哥尔摩港口在Norvik顺利开放并运营新的码头;继续致力于绿色港口技术,为和记黄埔泰国港口在林查邦的码头带来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以减少碳足迹,提高可持续性和效率,其中包括对数字解决方案、新型电动自动集卡的投资,以及部署电动遥控船岸起重机和橡胶轮胎堆场起重机。然而,疫情导致的贸易阶段性激增,加剧了和记港口集团位于英国费利克斯托港的码头长期存在的拥堵问题。此外,和记港口集团的投资项目也受到一定程度抑制,其2020年唯一的交易是耗资7.3亿美元在埃及阿布基尔投建的一个新集装箱码头。
叶承智向《劳氏日报》记者表示:“面对危机,我们的劣势和优势暴露无遗。但是,我相信我们展示更多的是我们的优势”。
全球前十大船舶融资机构
尽管疫情席卷全球,但船舶融资业务仍在进行,而且逐渐成为一项亚洲人的游戏,在全球前十大船舶融资机构中亚洲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就应证了这一点。同时,在前十大中,中国融资机构占了3席,中国金融企业的资金正成为全球航运发展的主导力量。此外,《航运交易公报》注意到《波塞冬原则》正在成为资金方促进航运业“脱碳”进程的一条途径。DNV GL中国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刘小峰曾经在接受《航运交易公报》专访时表示:“资金方在提供融资时,为了保证以后的资产具有竞争力,不至于搁置资产,也需要考虑船舶的‘脱碳’环保。”(详见《航运交易公报》2020年第47期)。截至目前有18家银行共同签署了《波塞冬原则》行业框架。《波塞冬原则》旨在让融资部门在发放新贷款时侧重支持环境友好型远洋船舶,是全球金融行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推行的首个准则。在《劳氏日报》所列“全球前十大船舶融资机构”榜单中,Michael Parker作为《波塞冬原则》的主要发起者之一入列第3位。
1. 赵炯,交银租赁董事长
2020年市场大幅震荡,大部分中国租赁机构大幅缩减融资额度,然而,作为中国最大的船舶融资租赁企业,交银租赁实现了逆袭,预计航运业贷款额较2019年升至38亿美元左右。交银租赁与壳牌签订价值6.5亿美元的合同,就12艘双燃料LR2型油轮展开合作,这批油轮将使用LNG或常规燃料。“希望赵炯和他的管理层能继续这样的创新做法,在新的一年里再创佳绩。”《劳氏日报》评论道。
2. 赵桂才,工银租赁总裁
截至目前,工银租赁的船舶投资组合超过130亿美元,在其母公司工商银行的支持下,工银租赁2020年预计为航运业的贷款额将达到30亿美元,仅次于交银租赁。《劳氏日报》表示,“疫情给工银租赁的航空租赁业务形成了巨大挑战,但是并没有阻止它成为船舶融资业的大玩家。尽管2021年的前景尚不明朗,但工商银行已承诺增加对中国航运业的支持”。
3. Michael Parker,花旗银行
Michael Parker是一名在美国投资银行花旗银行工作的英国人,他从事船舶融资已有40多年,并一直是该行业领导者之一。尤其是在社会环境治理方面,Michael Parker发出了敦促航运业拥抱“脱碳”的主要声音之一。“更重要的是,Michael Parker为《波塞冬原则》的主要发起者之一,《波塞冬原则》提供了一套将贷款决策与环境标准联系起来的指导方针,并越来越为航运银行所接受。”《劳氏日报》表示,这是Michael Parker入选该榜单的重要原因之一。
4. 胡晓炼,中国进出口银行
根据Petrofin Research数据,中国进出口银行船舶投资组合规模已从2018年的175亿美元降至2019年底的165亿美元。不过,中国进出口银行仍然是全球第三大船舶融资机构。《劳氏日报》认为,“随着中国主要造船厂努力通过建造更多清洁能源和智能技术驱动的船舶,胡晓炼势必乐意伸出援手”。
5. Bang Moon-Kyu,韩国进出口银行
《劳氏日报》评论道:“身为韩国前财政部副部长,Bang Moon-Kyu现在领导着韩国进出口银行,在支持和重组韩国造船业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帮助韩国造船业在疫情席卷全球期间赢得更多订单,韩国进出口银行承诺在2020年提供5.2万亿韩元贷款。韩国进出口银行还携手韩国产业银行一起牵头重组负债累累的韩国中型造船企业。
6. Martin Lunder, 北欧银行
尽管如今从事船舶融资的银行越来越少,但Martin Lunder及其所领导的北欧银行仍然很活跃,积极与时俱进,尤其是在支持社会环境治理问题方面。被誉为“纽约船舶融资达人”的Martin Lunder表示,在涉及社会环境治理的高收益与低收益之间做选择时,为了支持社会环境治理,很多人还是会选择低收益。
7. Jan-Phillip Rohr,汉堡商业银行
曾经作为汉堡最大的航运业银行HSH Nordbank最终被航运业拖垮,取而代之的是由美国私募所拥有的汉堡商业银行,汉堡商业银行的航运部门由Jan-Phillip Rohr领导。“汉堡商业银行目前在航运业的投资额为49亿欧元(仅为航运业繁荣时期的1/10),该银行还将继续为航运业提供资金支持。”《劳氏日报》很是看好Jan-Phillip Rohr的雷厉风行。
8. Lois Zabrocky,International Seaways
Lois Zabrocky 积极践行《波塞冬原则》,支持航运业碳减排行动,带领其企业尝试了一项价值3.9亿美元的新的船舶融资协议。该融资协议与船队排放绩效挂钩,属于2020年跨船舶融资和航运业的开创之举。《劳氏日报》表示,Lois Zabrocky的创新之举成为其入选该榜单的重要原因。
9.Masaru Hashimoto,三井住友信托银行
Masaru Hashimoto领导的三井住友信托银行,于2020年初签署《波塞冬原则》,成为加入《波塞冬原则》的首家亚洲银行。《波塞冬原则》由欧洲银行业发起,旨在将航运投资组合与气候目标挂钩,目前已有18个签署国,约1500亿美元的航运融资额度。《劳氏日报》希望三井住友信托银行的行为有望鼓励其他日本和亚洲金融机构在2021年纷纷效仿,尤其是在疫情平息之后。
10. John M Hadjipateras,Infinity Maritime
Infinity Maritime是一个完全数字化的平台,旨在向专业和机构投资者提供资助,最初是干散货船组合,后来也包括油轮。John M Hadjipateras具有金融和数字融资背景,以航运业区块链而闻名。“Infinity Maritime代表新金融科技平台在船舶融资领域的迅速发展。”《劳氏日报》对于新金融科技平台在船舶融资领域的应用给予了厚望,充满了期待。
全球前十大航运保险机构
对大多数船东来说,海上保险费用是最大的成本项目之一,而且在2021年还将更加昂贵,届时船东保赔险支出将至少上涨5%,而船壳险费用将至少上涨10%。虽然在“全球前十大航运保险机构”中尚未看到中国人或中国企业的身影,但是作为航运业软实力要素之一,中国航运保险业也正在“马不停蹄”的发展中。
中国首家航运自保公司中远海运财产自保于2017年2月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并正式营业,落户上海,成立三年累计盈利2.45亿元。2017年10月,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中船保)经营总部正式搬迁至上海,落户虹口区北外滩;搬迁至上海的第一年,中船保业务规模增长约30%,跃居全球同行前十;2019年上海船舶险和货运险业务总量达43.7亿元,在全国占比23.5%,成为中国航运保险市场中心,国际市场份额名列前茅。上海正在建设成为国际保险中心,中船保协会总经理宋春风在接受《航运交易公报》专访时曾表示:“上海已成为内地保赔保险机构最为集中、市场发育最为成熟的城市。”(详见《航运交易公报》2020年第31期)。
此次本刊编译了公众不甚熟悉的航运保险机构榜单,推动读者对此类机构的认识。
1. Louise Nevill,Marsh JLT Specialty UK
Marsh JLT Specialty UK为全球最大的海运经纪商之一。自2020年初以来,Louise neville一直担任Marsh JLT Specialty UK的海运和货运业务首席执行官。《劳氏日报》评论道:“上任之初即遭遇疫情蔓延全球这样的窘境,对她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有观察人士表示,Louise Nevill 正在逐渐适应并胜任当前的这个角色,时势造英雄”。
2. Paul Jennings,North Group and International Group
以总吨位计,North Group and International Group为全球第二、英国第一的船东保赔协会。《劳氏日报》认为,“Paul Jennings 担负双重责任,不仅是North Group and International Group 的首席执行官,同时还是国际船东保赔协会集团的主席”。
3. Bjornar Andresen,Gard
从国际海上保险联盟会议上获悉,2020年北欧船壳险市场的保费规模已经超过劳埃德。而在北欧船壳险市场占最大份额的是Gard,而Gard的首席承保商正是Bjornar Andresen。Gard是一家互保企业,但以商业的方式经营Gard Marine & Energy,其中35%的市场份额用来作为对互保会员的补贴。Bjornar Andresen 曾经在接受《劳氏日报》采访时表示:“成功的秘诀在于定价机制以及获得共有资金的渠道”。
4. Richard Turner,Victor and International Union of Marine Insurance
近期,Richard Turner第二次当选为国际海上保险联盟(IUMI)总裁(每届任期两年)。《劳氏日报》表示,“在第一任期间,Richard Turner在海事保险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Richard Turner还担任Victor and International Union of Marine Insurance的海事主管一职。
5. Helle Hammer,Cefor
斯堪的纳维亚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船东保陪协会所在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船壳险市场。Cefor是斯堪的纳维亚最大的海上保险机构,Helle Hammer为该企业的董事总经理。《劳氏日报》评论道:“Helle Hammer于2007年进入海事保险领域,虽然入行时间较晚,但是她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曾就职于挪威船东协会,做过公务员,担任过Innovation Norway休斯敦办公室主任等。目前,她还是Det Norske Veritas的理事会成员、Maritimt Forum的董事会成员以及Norges Banks的监督委员会成员”。
6. Rama Chandran,QBE
尽管欧洲仍是船壳险市场最大的主体,但是在QBE海事保险业务负责人Rama Chandran的引领下,亚洲正在迅速追赶。“Rama Chandran的职业生涯从油轮总工程师开始,先后在瑞士再保险、亚洲资本再保险等机构担任海事保险主管职务。”Rama Chandran在海事保险丰富的工作经验征服了《劳氏日报》。
7. Neil Roberts,Lloyd's Market Association
Neil Roberts在Lloyd's Market Association负责海事和航空事务,也是颇具影响力的联合战争委员会的秘书。“商船成为武装冲突目标的风险较高,这同时也意味着指明了在世界地图上哪个坐标能吸引额外的保险费。”《劳氏日报》表示,在2002年加入Lloyd's Market Association之前,Neil Roberts曾为劳合社的三个部门工作过,分别负责水运、非水运、战争、恐怖主义和政治风险的承保工作。
8. Patrizia Kern-Ferretti,瑞士再保险公司
《劳氏日报》指出,在2020全球海事论坛上,Patrizia Kern-Ferretti大力推动海事保险有关社会环境治理方面的议程,自此声名鹊起。Patrizia Kern-Ferretti为瑞士再保险公司的海事业务主管,同时也是IUMI的高管,担任IUMI大数据和数字化论坛的主席。
9. Rahul Khanna,Allianz Global Corporate & Speciality
《劳氏日报》认为,“Rahul Khanna是Allianz Global Corporate & Speciality海事风险咨询全球主管,为海上安全问题的主要代言人”。Rahul Khanna毕业于伦敦卡斯商学院,并于2007—2008学年获得航运、贸易和金融硕士学位。
10. Ilias Tsakiris, American Hellenic Hull Insurance
大多数航运保险机构不看好船壳险市场,因为费率相对固定,增值空间不大。但是, American Hellenic Hull Insurance做得风生水起,船壳险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已承保3000艘船舶。American Hellenic Hull Insurance首席执行官Ilias Tsakiris 曾是一名海员,自2016年7月加入该企业以来,一直在指导该企业,将原本萎缩残存的船壳险业务发展成当前的蒸蒸日上的局面。“Ilias Tsakiris开发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市场,正悄然改变着行业格局,”《劳氏日报》评论道。
在Ilias Tsakiris的协调下,American Hellenic Hull Insurance与世界海事大学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推出海上保险研究生文凭。
{非本站图片}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