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大事件揭晓
作者:邓侃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2日 浏览量:1796 字体大小: A+ A-
长江入海口,全自动集装箱码头昼夜不息;浦东虹桥两大机场,抗疫保运保供中大展身手;黄浦江两岸,高端航运服务机构争相入驻;一朵“数据云”,洞察全球航运市场走势……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上海首次跻身国际航运中心排名前三,仅次于新加坡和伦敦。以此为新起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从“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加速迈进。
近期,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2020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大事件”。
一、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0年,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提出,上海要加快同长三角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6月,江苏通州湾新出海口开发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约,对推动长三角港口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月,小洋山北作业区规划方案和沈家湾作业区规划调整方案通过部省市联合审查,洋山深水港区综合服务能级将进一步提升。10月,全国首单浙沪跨港区国际航行船舶保税供油试点成功,长三角海事服务一体化迈出新步伐。
三省一市携手共进,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集装箱吞吐量逆势再创新高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首次跻身全球前三
直面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实现集装箱吞吐量的逆势增长,洋山深水港区四期“无人”码头发挥自动化优势,创造了新的“洋山速度”,也成为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的一张闪亮名片。202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再创新高,达到4350万标箱,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内贸和国际中转集装箱量增长明显,为保障“双循环”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集装箱吞吐量只是一个缩影。2020年7月,在上海虹口区北外滩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0)》显示,上海首次跻身国际航运中心前三,仅次于新加坡和伦敦。近年来,上海在不断改善港口硬件设施的同时,还在供应链节点地位与高端航运服务功能上加速融合,航运“软实力”的提升取得重要突破,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持续增强。
三、率先开展船员换班工作 航运业疫情防控“上海方案”全球推广
既要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又要维护国际物流畅通。2020年3月初,上海在全球率先发布船员换班规则,开展船员换班工作,及时疏解航运界反应强烈的船员“换班难”问题,实现了符合条件的国际航行船舶船员的“应换尽换”。
上海船员换班方案为中国和全球同类方案制定提供了参考,相关管控措施在中国其他港口复制推广,并经由交通运输部向全球推荐。
四、全力保障入境货运 上海国际航空枢纽为全球供应链稳定贡献“上海力量”
2020年1月24日,农历除夕夜,东方航空接到民航局重大办指令,紧急执飞MU5000航班,运送上海市首支援鄂医疗队,成为中国民用航空第一班驰援武汉的航班。
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下,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围绕服务发展新格局,为全球人员和各类物资提供安全、高效的运输服务,全力服务国内复工复产复业和国际供应链保通保运保供大局。2020年5月14日,浦东机场保障全货机起降415架次,刷新了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新纪录。2020年,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616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03万吨,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贡献了上海力量。
五、中国首制大型邮轮入坞总装 航运高端装备制造频创新纪录
2020年11月,中国首艘大型邮轮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迎来坞内连续搭载总装,标志着中国大型邮轮实现了从整体设计、生产建造到实船总装搭载的里程碑式跨越,也为上海邮轮产业发展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前,沪东中华船厂已于4月拿下卡塔尔石油公司一份总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的液化天然气(LNG)船队建造合同,创我国船舶出口新纪录。9月,沪东中华船厂为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建造的全球首艘23000标箱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在长兴岛造船基地命名交付。“超长船坞+超级订单+超大船舶”,意味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不断“进阶”。
六、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投运 优化集疏运体系努力不止步
2020年6月,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整体通过交工验收,投入试运行。这标志着长江口在现有12.5米深水主航道的基础上,再添一条优质辅助航道,形成了“北主南辅、相得益彰”的良好态势。
6月,沪苏湖铁路开工建设。7月,沪苏通铁路正式开通运营。10月,上海首个内河航运综合性水上服务区——上海宣桥水上服务区投入营运。12月,位于浦东新区的赵家沟东段航道建成,具备Ⅳ级航道通航条件。从水路到铁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优化集疏运体系从不止步。
七、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发布 现代航运服务业踏浪前行
2020年11月,上海航运交易所正式发布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SCFIS)。这个交易型航运运价指数的推出为我国开展航运运价指数期货创新探索奠定基础。
同样在2020年,上海海事法院首次适用英国判例法审结一起与船舶佣金支付有关的涉外合同纠纷,并与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在全国范围内首推“船舶扣押预担保”新举措。种种思维创新和举措创新,标志着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业正在踏浪前行。
八、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验收 航运制度创新向纵深挺进
2020年5月,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海关总署等八部委联合验收组验收,成为我国15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中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具有“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特点,在监管制度上有诸多创新,是国内目前开放程度最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得益于洋山特殊综保区的制度创新,2020年7月,丹麦得斯威国际货运公司采购的汽车零部件等货物与其它货物重新拼箱后顺利出口,标志着国内首单跨关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试单完成。8月,中远海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所属“新洋山”轮完成相关登记手续,成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后首艘“中国洋山港”籍船舶。11月,上海达飞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获颁“海洋船舶船员服务机构资质证书”,成为上海第一家取得海员外派业务资质的外商独资企业。
九、全球航运业务网络股东协议书签署 绿色智慧港航加速到来
2020年2月,中远海运集运、上港集团等船公司和码头运营商完成全球航运业务网络(GSBN)股东协议书签署,标志着航运业首个区块链联盟GSBN向着正式成立迈出了重要一步。作为非营利联合体,GSBN将为供应链上各个利益相关方提供安全及可信任的数据交换平台。4月,中远海运集运联合上港集团、中远海运港口、青岛港集团等,运用区块链技术成功实现无纸化进口放货应用。9月,上港集团在沪宣布成立“长江港航区块链综合服务平台”。
与此同时,上海港岸电设施改造超额完成任务,累计完成65套岸电设施和68个专业化岸电泊位改造建设,岸电覆盖率达到79%。
航运科技链接港口、航运和贸易,清洁能源技术助推港航业可持续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加快转型升级,绿色智慧的上海港正加速向我们走来。
十、第十六个中国航海日主会场系列活动在沪举办 航运文化助力航运强国建设
2020年7月11日,以“携手同行 维护国际物流畅通”为主题的2020年中国航海日论坛在上海北外滩举行,同时还举办了舰船开放、帆船展示、航海嘉年华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果展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航运文化。
为呼应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近年来上海航运文化交流活动精彩纷呈。2020年,海贸国际海事颁奖典礼首次落户上海,体现了国际港航业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认可。与此同时,中国航海博物馆在2020年荣获文博界最高荣誉--国家一级博物馆。探索航运强国建设的星辰大海,离不开航运文化的引领。
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