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盈利的班轮公司,钱都怎么花?五大掌门人告诉你……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1日 浏览量:345 字体大小: A+ A-
2020年,班轮公司一年的净利润是过去十年的总和。2021年第一季度,多家班轮公司的净利润又超去年全年。赚了那么多钱的班轮公司,钱会往哪儿花?
中远海运:关注规模领先
许立荣:“一直以来,我们在班轮业都是规模领先者之一。”
一个季度的净利润超一年,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远海控,在2021年取得开门红。
2021年第一季度,中远海控实现营收648.4亿元,同比增长79.5%,同期,实现净利润154.5亿元,增长高达52倍,而去年全年的净利润为100亿元。
如此亮眼的业绩表现,不禁让业界猜测,中远海运是否也会加入到订造运力的大军之中。在中远海控2020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的一番表态,虽然并未明确回应这一问题,但也可以从中发现一些端倪。
许立荣说:“就目前来看,真正的船东下单造船的还不是很多,而且现在的新船增加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一直以来,中远海控在班轮业都是规模领先者之一。我们希望现在的规模效益,在未来市场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显然,中远海运希望巩固自身规模领先者的地位。
2020年,中远海控旗下双品牌之一的东方海外,就订购了12艘23000TEU型集装箱船,将于2023年至2024年陆续交付。
东方海外表示,这些现代化船舶将改善其成本结构,提升在亚欧航线的服务品质,加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实力。不过,中远海控旗下另一大品牌中远海运集运,目前暂时没有新船订单。
而关于中远海运集运和东方海外两大品牌的运力融合,中远海控执行董事、总经理,中远海运集运董事长、总经理杨志坚直言:“‘十四五’期间,按照规划,两个品牌在前端的销售和客户网络,还会保持独立运作,但是在中后端,包括运力端,要实现广泛融合。”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运力规模一度升至全球第三位的中远海运,近期又以微弱的劣势退居第四位,但仍处于第一集团之列。不过,在第一集团中,中远海运的订造运力,仅高于一直表态不再扩充运力的马士基,与另两大巨头地中海航运和达飞集团,尚有一定差距。
要想进一步巩固在运力市场的地位,中远海运的新造船计划或许将提上日程。
马士基:通过并购扩大业务
施索仁:“强大的自由现金流,使我们有机会进一步投资业务转型。”
行业“一哥”马士基,仍然是全球最赚钱的班轮公司。
业绩报告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马士基营收为124亿美元,同比增长30%;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为40亿美元,增长166.6%;息税前利润(EBIT)达31亿美元,暴涨461.6%。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马士基该季度还创下了单季度利润的历史纪录。
此外,2020年全年,马士基实现营收397亿美元,EBITDA为82亿美元。一个季度的利润已经达到去年的一半。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马士基还预计,2021年的自由现金流将超过70亿美元,2020年则为46亿美元。
手握巨资的马士基已明确表示,将在业务转型方面进一步投资。
马士基CEO施索仁(Søren Skou)说:“强大的自由现金流,使我们有机会进一步投资业务转型。”马士基海运与物流业务CEO柯文胜(Vincent Clerc)进一步提到:“为支持业务实现有机增长,马士基将继续通过并购,增强物流与服务业务能力,逐步扩大业务规模。”
实际上,从2019年开始,马士基就不断强化供应链服务,在上下游加紧收购。
2019年2月,马士基收购了拥有70年历史的北美老牌报关行Vandegrift。2020年2月,又与美国仓储配送公司Performance Team达成收购协议。7月,将专注于欧洲贸易和报关管理服务的KGH公司收入囊中。
2020年9月,马士基启动了新一轮业务整合,宣布将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端到端服务。相信随着整合的推进,以及不断加码空运、拼箱等业务,马士基在端到端领域的新收购,不会太远。
达飞集团:扩大空运业务范围
鲁道夫·萨德:“成立空运部门,是我们物流服务发展历程中的新里程碑。”
6月4日,达飞刚刚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07.2亿美元,同比增长49.2%;实现净利润20.7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4800万美元,同比暴增超42倍。
而2020年全年,该公司的净利润为17.55亿美元,其也成为又一个单季利润超去年全年的班轮公司。
针对业绩表现,达飞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鲁道夫·萨德(Rodolphe Saadé)特别提到:“我们成立了新的空运部门,拥有4架空客A330-200全货机,增强了提供快速运输方案的能力。”
为了满足运输需求的增长,以及提供全方位物流解决方案,达飞近期对航运和物流资产持续投入,以期实现更大的协同效应。
于2021年2月宣布成立的全新空运部门——CMA CGM AIR CARGO,正是达飞在航运与物流协同方面的重要布局。随着这一部门于2021年3月正式运营,并持续拓展业务范围,空运业务已成为达飞当前的发展重点。
鲁道夫·萨德对其寄予厚望:“成立新部门,是我们物流服务发展历程中的新里程碑。我们将利用与航空公司间的合作关系,实现全球运输。”
2021年3月,达飞的第一艘空客A330-200F飞机,从比利时列日机场起飞,前往美国芝加哥。第二艘同类型飞机,也于3月16日开始运营。2个月后,达飞进一步扩大空运业务范围,推出了3个全新的目的地——迪拜、贝鲁特和伊斯坦布尔。
目前,达飞的空运业务已涉及美国芝加哥、亚特兰大、纽约,比利时列日,阿联酋迪拜,黎巴嫩贝鲁特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7个城市。
运力方面,达飞已购买了4架60载重吨的空客A330-200F飞机。但要想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继续加大运力投资必不可少。
在购船方面一向大手笔的达飞,在购机时想必也“不差钱”。
赫伯罗特:大规模造箱
罗尔夫·哈本·詹森:“集装箱供应是目前行业最大的挑战之一,我们要充分关注。”
赫伯罗特2021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2700万美元增至15亿美元,同比暴涨52倍。营收也增长了约33%,从36.8亿美元上涨到49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赫伯罗特乐观预测,2021年全年业绩水平将大幅超过上年。但其也表示,市场仍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该公司CEO罗尔夫·哈本·詹森(Rolf Habben Jansen)说:“虽然我们对2021年整体持乐观态度,但疫情造成的后果和供应链拥堵,将继续对所有市场参与者构成巨大挑战。我们将竭尽所能,使市场尽快正常化,并提供更多运力。”
赫伯罗特确实是这么做的。
2020年12月,该公司宣布订购6艘LNG动力235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总价值约10亿美元。这也是时隔5年后,赫伯罗特首次重返造船市场。
更被业界广泛关注的是,在造船的同时,赫伯罗特还抛出了其史上最大一笔造箱订单——超15万TEU,造价5.5亿美元。借此实现运力、箱量的同步扩张。
这笔创纪录的造箱订单于2021年4月官宣,具体包括15万TEU的干货箱和最先进的冷藏箱,以及8000TEU的特种箱。实际上,这些订单早已确定,在官宣之前,部分集装箱就已经交付使用。
对于大规模造箱,赫伯罗特表示,由于当前集装箱的周转速度较慢,对集装箱的需求大大超过正常水平。“我们正通过近期的集装箱订单,努力降低这些影响,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Rolf Habben Jansen说。
就在一个月后的5月26日,鉴于市场对集装箱需求的进一步提升,赫伯罗特宣布增加订造6万TEU集装箱,将其集装箱订单提升到21万TEU。此次,Rolf Habben Jansen更明确强调:“集装箱供应是目前行业最大的挑战之一,我们要充分关注。”
根据当前的预测,缺箱情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赫伯罗特的造箱之旅,或许仍将继续。
地中海航运:扩张扩张扩张
姜瑞基·阿本德:“这次合作,标志着我们能源战略的重大转变。”
尽管地中海航运从不公布业绩,但并不影响其成为近段时间最受关注的班轮公司。因为在不久的将来,地中海航运将坐上全球班轮公司运力排行榜第一的宝座。
在运力方面,马士基以超过400万TEU的体量,长期傲视群雄。但从2020年开始,地中海航运就开启了“疯狂扩张”模式,通过新造船、收购二手船、租船等各种方式,急速增加运力。
其中,10艘24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和27艘15500TEU型船订单,最为令人惊叹,后者的总船价高达32.4亿美元。
根据Alphaliner最新统计,截至2021年5月27日,地中海航运的手持订单已高达40艘、72.47万TEU,是所有班轮公司中最多的。
除此之外,地中海航运还是租船和二手船市场上最活跃的参与者。过去几个月,其已在这些市场上投资了数亿美元。目前,地中海航运的租赁运力已达284.2万TEU,同样在所有班轮公司中名列第一。
如果所有运力按时交付,地中海航运的总运力将会达到惊人的469.6万TEU,高出马士基50万TEU,更让其他企业望尘莫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最新一笔租船订单中,地中海航运首次引入了LNG动力船舶。这批船舶包括11艘15300TEU型船,租期18年。
地中海航运主席姜瑞基·阿本德(Gianluigi Aponte)表示,这次合作,标志着地中海航运能源战略的重大转变。还有报道称,地中海航运正在进一步考虑,将现有的部分集装箱船订单,转换为可使用LNG动力的集装箱船,包括已订造的24000TEU巨轮。
此前,在清洁燃料选择方面,地中海航运一度犹豫不决,并更倾向于试验生物混合燃料。而未来,地中海航运或许会订造或租入更多LNG动力船舶。
来源:中国航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