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报道>>临港新片区成立两周年
临港新片区两周年有哪些新突破?支持政策2.0版有何亮点?今天的发布会解读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26日 浏览量:732 字体大小: A+ A-
在今天(8月18日)上午10:30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朱芝松介绍了临港新片区成立两年以来改革创新总体情况;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华源介绍了市委、市政府最新制订的《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李军、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张宏韬、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赵义怀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来看文字实录↓
朱芝松:经过两年的努力,新片区制度型开放体系的框架基本形成。我们将继续推动总体方案尚未落地的任务加快落地,全力推动《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和《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各项政策尽快实施,充分发挥一系列新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推进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开放创新。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五个重要”为统领,在临港新片区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我们将一以贯之地发挥好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的“试验田”作用,主动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着眼于与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关联密切、具备先行先试条件和应用场景的领域,大胆开展压力测试。我们将根据国家统一部署,试点放宽市场准入措施,先行先试扩大金融、增值电信、数据跨境流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外资开放,努力争取在前沿科技产业、新型国际贸易、跨境和离岸金融、高端国际航运等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为国家更好参与国际经济治理提供实践样本。
二是制定出台临港新片区条例。该条例作为临港新片区第一部综合性法规,是推动新片区各项改革创新发展工作在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上行稳致远的关键性立法。一方面将已落地的开放型政策制度以法规形式予以固化,给予市场主体更加明确稳定的预期,确保各项改革于法有据。另一方面,通过运用浦东新区法规和先行管理措施、暂时调整或停止适用市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方式,为临港新片区进一步改革创新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我们将始终锚定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的发展目标,深刻把握临港新片区与浦东新区在改革开放联动、创新发展协同方面的关系,更好发挥两大国家战略“1+1>2”的综合优势,更好实现协同发展、错位发展、一起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的奇迹,创造新的业绩。
一是深化商事主体登记制度改革,市场准入准营更加便利。在全国率先实施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企业名称申报承诺制,企业登记注册时间由2天缩短到0.5天。在全市率先推出“一业一证”+“证照联办”联动办理模式,减少跑动和减少材料70%以上。加快“一网通办”改革,实现自建审批系统的事项100%全程网办。
二是推进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项目落地投产更加高效。率先实现“一站式拿地开工”和“一站式竣工投产”的全流程一体化审批服务。率先推出产业混合用地、区域评估、环评豁免、水电气免费接入、环评、水保、排污许可“两评一证”合一、不动产登记“验登合一”等改革举措。
三是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发展创新更加安心。在全市率先创新税收征管服务,实施“无税无票不申报”、分支机构独立纳税等措施。运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施缩短“居转户”年限、直接推荐人才引进重点机构等政策。设立临港新片区法律服务中心,引进31家知名法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
逐步成为吸引外资新高地、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新地标与推动
服务贸易发展加速器
申卫华:临港新片区是上海市推动投资和贸易制度创新的重要承载区。两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推动临港新片区实施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临港新片区投资与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程度持续提高。可以用三句话进行概括:第一、随着投资开放度和便利化的进一步扩大和优化,临港新片区已经逐步成为吸引外资的新高地。第二、随着新型国际贸易功能的进一步拓展,临港新片区逐步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地标。第三、随着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进一步试点,临港新片区逐步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加速器。
在“吸引外资新高地”方面:截至目前,临港新片区共有外商投资企业(包括分支机构)2200多家,今年1-7月临港新片区实到外资4.37亿美元,同比增长55%,远远高于本市平均水平。同时,利用外资的质量也非常高,一批高质量前沿产业外资项目、总部型外资项目纷纷在临港落地。
在“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新地标”方面:一是大力发展离岸贸易。在人民银行的支持下,出台了《关于明确自由贸易账户支持上海发展离岸经贸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把离岸贸易范围扩大到加工贸易、服务转手买卖等。截至目前,已经有32家离岸贸易企业在新片区落地并展业,企业数量特别是开展经营企业数量占全市10%。
二是支持企业设立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在海关的支持下,制订《支持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企业建设跨境电商“海外仓”的工作方案》,初步构建了以临港新片区为国内物流集运中心、欧美海外仓为分拨中心的全球创新模式。
三是积极推进保税维修业务发展。在市生态环境局和上海海关支持下,发布了《关于支持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展维修业务的实施办法》,大力支持洋山特殊综保区内企业打造检测维修中心,业务已涵盖飞机船舶设备维修等综合性全球检测维修。
四是加快大宗商品市场发展。在市金融局支持下,临港新片区积极推动“期现联动”创新,支持一批临港新片区大宗商品平台对接“清算通”业务,同时加快临港新片区油气交易平台建设。
在“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加速器”方面:在推动自然人跨境流动方面,在市外专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实施临港新片区停居留及永居新政策,在新片区工作的外籍人才可办理最长5年居留许可,为境外人员来华就医也提供了不少出入境便利。在优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方面,建立了以中国洋山港国际船舶登记为载体的相关登记流程和制度安排,目前已经为7艘中国洋山港船舶提供了高效国际船舶登记。在建设服务贸易示范基地方面,支持临港新片区海洋创新园发展包括保税研发、航运服务、跨境金融服务、跨境电商服务等蓝色经济前沿产业集群。
下一步,我们将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临港新片区“五个重要”指示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临港新片区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实现更大力度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一是推动更高水平的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争取增值电信、医疗、文化等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对接高标准投资贸易协定,推进投资、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改革开放。
二是集聚发展新型国际贸易。争取赋予临港新片区企业原油进口资质,推动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供应等相关业务在临港落地;支持离岸贸易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保税维修和绿色再制造产业,吸引更多品种和产业在临港新片区落地;探索跨境电商新模式;推动临港新片区期现联动进一步创新。
三是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将临港新片区作为首批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机构)进口研发用物品“白名单”试点区域,并争取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在飞机、航空器、船舶汽车大型设备检测维修方面,推动一批新项目在临港新片区落地。
四是营造更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我们将临港新片区作为对标世行营商环境测评的先行区,聚焦关键环节和企业感受,持续推动跨境贸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临港新片区外资外贸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新片区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
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先行先试,发挥临港新片区“试验田”作用
李军:两年来,临港新片区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先行先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深入融合、深度联动。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深化金融制度供给方面,去年2月,人民银行等四部委和上海市政府共同出台了“金融30条”,提出了有关临港新片区金融先行先试的一系列举措。为更好贯彻“金融30条”,新片区管委会、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和在沪金融管理部门又共同发布了“新片区金融50条”。
在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创新方面,率先实施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等金融创新举措。我国首家外资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首家外资银行金融科技公司(汇丰金科)等落户新片区,滴水湖金融湾、中银金融中心等标志性工程开工建设。
在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方面,我们积极支持新片区重点布局和发展跨境投融资、航运金融、融资租赁、金融科技等,与本市其他金融集聚区实现错位互补和良性互动,积极打造金融法治和监管规则创新试验区。
这次发布的制度创新成果案例,也充分体现了新片区金融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作用。比如在新片区率先实施的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等业务,很快推广到全市外贸和“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又如新片区率先试点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账户,进一步提升资本项目对外开放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支持临港新片区发挥“试验田”作用,在金融领域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我们将着力做好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重大平台建设,加快提升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功能。探索建设显示度高、引领性强的重要投融资平台,为新片区发展成为统筹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提供有效支撑。加快推进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实现金融从要素开放向制度型开放拓展。深化期货现货联动,探索提升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的新路径。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转让服务平台功能,提升贸易融资便利度,降低外贸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二是聚焦重要金融创新,将新片区打造成为高水平金融改革开放的压力测试地。支持新片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打造跨境资产管理示范区,推动新片区成为我国金融高水平开放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桥头堡。支持新片区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推动更多跨国公司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落地。积极发展基于实体经济所需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为外资企业以及“走出去”中资企业提供人民币离岸金融服务。
三是聚焦重点产业发展,支持新片区高质量发展。新片区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都是我国大力发展的重点产业。目前,我们正和新片区管委会积极申建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并进一步健全企业上市融资、科创信贷、融资担保以及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实现金融与科技、产业的良性互动。
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将上海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重要抓手,对持续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目前,离岸贸易已在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等发展起来,有不少企业在境外组织生产,如到柬埔寨、越南等地生产并出口到欧美,这些企业非常希望能够在上海得到相应的离岸金融服务。创新开展人民币离岸交易可以满足我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对于离岸金融服务的需求。同时,高水平制度开放也可以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有关引领区文件要求,积极争取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在监管规则、法律保障、税收政策、资本流动、数据传输、人员进出等方面深化研究,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服务离岸经贸等实体经济,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离岸金融等业务创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和两业
融合示范区与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试验田
张宏韬:两年来,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集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体现了上海产业发展新增长极和发动机的潜力动能。产业投资彰显了显示度,重大产业项目累计签约290个,总投资约3500亿元,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领域项目投资额超2000亿,同时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前沿产业一批重点项目纷纷落地;产业发展跑出了加速度,2020年临港新片区工业产值超1700亿,同比增长40%,今年上半年工业产值同比增长80%以上,产业投资同比增长达23%,实现了强有力的快速增长;政策供给体现了有力度,在国家有关部委支持下,临港新片区实施了重点产业企业所得税的支持政策,实施以来,4批共106家企业列入优惠资格名单,前三批已享受减免税额超2.7亿,充分体现了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政策效应。
下一阶段,市经信委将会同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和相关部门,结合《若干意见》的出台,支持临港新片区更好发挥“三个自主”优势,加快建设开放型创新产业体系,打造全市产业发展的战略增长极,“十四五”要占全市制造业增量的1/3以上。
一是聚焦“特”字,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信息飞鱼”“海洋创新园”等五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加快集聚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前沿产业集群,以“数联智造”为主题,结合南汇新城建设,推动“一城一名园”发展,布局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着力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将新片区打造成为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和承载“中国制造”的崭新名片。
二是聚焦“融”字,加快打造数字化转型和两业融合示范区。支持建设国际数据港,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临港新片区在数字底座建设、数据开发利用、数字技术创新、行业转型赋能四方面先行,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同时支持保税研发、保税维修、绿色再制造等产业创新发展,引领示范新制造新模式。
三是聚焦“闯”字,加快打造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试验田。我们将联合有关部门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便利化管理、生物医药进口研发用物品“白名单”、人工智能产品技术创新应用、深度自动驾驶测试示范等方面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同时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在增值电信业务开放等领域先行先试,为新片区创新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政策保障。
来源:上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