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文献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

随时随地获取更多资讯和服务

让我们成为您身边的海事信息专家

  首页>>航运>>航运市场

众望所归,航运期货吹响上市 “号角”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3日    浏览量:524   字体大小:  A+   A-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贸易国,中国对航运业的依赖不言而喻。疫情下海运运力紧缺价格大幅波动,航运参与主体对运价风险管理产品需求强烈,具有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的航运期货吹响了上市的“号角”

众望所归,航运期货吹响上市 “号角”

{非本站图片}

9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其中第10条提出“强化自贸试验区与期货交易所的合作,从国内市场需求强烈、对外依存度高、国际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的商品入手,上市航运期货等交易新品种”,并指明该措施由中国证监会负责落实,适用范围是上海、辽宁、河南自贸试验区。航运期货吹响上市“号角”。

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唐文弘在《若干措施》印发当日表示:“近年来,海运价格剧烈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加深,企业管理运价风险需求十分强烈。但目前国内期货市场还缺乏相关品种,上市航运期货新品种将为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减缓运价波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服务我国航运业高质量发展。”

市场亟需“避风港”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航运三大主要业务单元——集装箱、干散货和油品的海运价格均现大幅波动,尤其是涉及大量市场主体的集装箱海运价格更是大幅震荡,促使市场参与者亟需“避风”运价衍生品。

泛成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泛成国际)市场总监陈俊向《航运交易公报》介绍:“2020年初,因为疫情的影响,业界普遍认为海运需求会下降。”

但实际情况是市场海运需求并未下降,自2020年5月下旬起,受美国等国家“宅经济”以及防疫物资需求带动,5月22日—8月21日,上海至美西航线集装箱运价从1678美元/FEU涨至3440美元/FEU,涨幅高达105.01%;上海至美东航线集装箱运价从2543美元/FEU涨至3953美元/FEU,涨幅为55.45%……

受世界经济恢复等因素带来的工业景气影响,中国用电需求逐步增长,沿海煤炭运价随国际干散货运价大幅波动。2020年10月30日—2021年1月18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煤炭价格指数上涨93.9%……

油品运价也因为疫情下的特殊供需状况而大幅起落。

某金融机构高级研究员表示,航运服务无法像实体商品一样存储,使其缺乏强逻辑价格锚定,市场波动幅度往往超过大宗商品。“大起大落、大风大浪”是产业形态的真实写照。

在此背景下,航运产业链尤其是集运产业链上的参与者们更加期盼衍生品这一“避风港”。“在现货市场上产生的收益或亏损将在运价衍生品市场得到对冲,便于提前锁定成本,规避运价大幅波动带来的风险。除了中短期的套保,市场参与者也可以选择运费衍生品合约,对冲长期运价波动风险,确保收益。”知名大宗商品衍生品经纪商FIS中国地区首席代表邱菡莹表示。

业内专家认为,在航运期货推出后,航运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将可以锁定海上运输成本,把不确定变为确定,并能提高运价的可预见性,通过航运期货市场的交易看到未来。

具体而言,下游出口贸易企业等作为运力的买方,可以通过套期保值对冲运价成本上涨的风险,避免利润损失;上游班轮公司等作为运力的卖方,可以通过集装箱运力期货提前锁定销售价格,进而锁定利润;中游货代企业同样可以对现货舱位头寸进行套期保值,避免运价波动带来的收益损失。

某业内人士告诉《航运交易公报》,2020年国际汇率的波动导致垫资较大的货代企业普遍受损,而不少国际货代企业却通过相关衍生品平抑了汇率波动可能导致的损失。

当前,中国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运作锁定成本的意识在增强。以有色行业为例,2021年一季度共有148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套期保值”相关公告,较2020年同期翻倍。

“海运乃国运”

航运业在宏观层面上受世界经济贸易周期等影响,日常运营中还需面对季节性市场变化、油价波动、港口拥堵、人员罢工、运输事故、极端气候、恐怖袭击等不确定因素,航运业充满“惊涛骇浪”,市场走势“瞬息万变”。

同时,航运业却承担着世界贸易总量90%的运输任务。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贸易国,中国对航运业的依赖不言而喻:2020年中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5.5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2.64亿TEU。尽管如此,中国航运服务业尚处于中低水平,特别是在现代高端服务业方面,中国缺乏与贸易规模相匹配的定价影响力,尚无能有效映射市场供求关系的航运运价衍生品。

“海运乃国运”,国运强大了,反过来促进海运业的强大。航运期货有助于促进中国在国际贸易运输服务中掌握主动权,推动航运金融快速发展,支持国际航运交易和定价中心建设,服务于海运强国战略以及“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据介绍,中国国际货代协会副秘书长林备战表示:“航运期货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运输服务中的主动权、有效定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促使外贸企业签署更多的CIF合同,提升中国国际贸易运输服务的主导权。”

国泰君安期货产业服务研究所研究员黄柳楠也指出,在CIF出口报价模式下,中国外贸企业可以借助航运期货进行集装箱运价套期保值,规避运费波动风险。

为了控制成本,货主企业在衍生品市场上是重要的交易主体。以国际远期交易合约市场为例,其交易主体主要来自航商、贸易商、生产商和金融机构,在奥斯陆期货期权结算所的交易比重分别达到15%、49%、16%和20%。

而相较干散货、油运货主企业而言,集运货主企业更为分散,地位更显弱势。货主、货代企业以及无船承运人的市场集中度总体较低,无法形成合力来提高对班轮公司的议价能力。截至目前,80%的出口集装箱运价仍由境外企业支付。

随着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发展,率先控制疫情、复工复产并恢复经济正增长,中国在全球货运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先机;全球大量服务支出转化为商品支出,带来货量的持续增长。上半年,中国完成外贸集装箱吞吐量8070万TEU,同比增长14.4%。业内专家认为,当前局势下货运量相当一段时间还将保持快速增长,中国货主企业提升地位的空间也更大。

中国对航运衍生品的探索

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指出,“加快开发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为我国航运企业控制船运风险创造条件”。

2020年,根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大力推进海运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航运运价衍生品交易”。

2019年1月,上海航运交易所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宣布共同开展航运指数期货研发。

2020年11月2日,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正式发布,为航运指数期货上市奠定了基础。

此外,大连、郑州等地也在酝酿航运期货产品和衍生品。2019年12月,大连商品交易所在中国国际期货大会期间推出其设计的集装箱运力期货产品。

唐文弘在《若干措施》发布当日答记者问时表示,相关交易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正在大力推进航运期货新品种上市工作,业务和技术准备已基本就绪,争取尽快推出。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2021年第37期